台下的文吏目色放光,他们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李长平也诧异地看向这个紫金文匣。这是官署用来放讯息、检录、文牍的匣子,通常有七八种质地不一的匣子,用来装放级别不同的情报。
紫金文匣意味着最高品质。也就是说,里面的情报,极可能是以李亨的名义发来的。
台下的文吏在刀笔活这行,少说都有十年的经验,当然认得这个紫色匣子的意味。虽然他们无法知道里面写的什么,可给他们带来了一丝曙光。
李长平徐徐接过紫金文匣,取出里面的纸张。他只是扫了一眼,原本显得发蔫的神色一扫而空!
“竟真的有效!”
文牍里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玉环变,寿玄敌。池中恶鱼,切记谨慎。
前半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唐敬当初提出的杨玉环之策起了效果,成功离间了李瑁和玄宗。后半句的意思,有待李沁的进一步解释。
李沁展臂道:“我们去侧室聊。”
李长平点点头,看向台下的文吏们,思索片时:“你们暂且休息片时,当下无须心切。”文吏们一听,各各面露喜色,看来这次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李沁和李长平来到那间熟悉侧屋,这里便是当初李长平和唐敬初见之地,装潢简陋,只有一桌一舆图罢了。
“你是怎么想到利用杨玉环的?”李沁很是诧异。玄宗当初让杨玉环出家,师出有名,且涉及玄宗之母窦太后的事,没人敢过于深究。
可李沁觉得,李长平似乎早就知道这背后的意味,他什么时候去揣摩这事了?
李长平叹息道:“别猜了,主意不是我提出来的,是唐敬当初为了牵制李瑁,提出来的策略。”
李沁啧嘴道:“当真够狠啊!”
当初唐敬的给李长平的计划,就是放出杨玉环在华清宫病重的谣言。李瑁和杨玉环先前十分恩爱,以李瑁的深爱杨玉环的性子,定然会潜至华清宫观望。
如此一来,再让人把李瑁和杨玉环在华清宫私会一事放出,玄宗那边不可能没有动静。
可最戏剧性的是什么?是李瑁和玄宗居然在华清宫撞了个满怀,这就非常有趣了。
李沁饶有兴致道:“你知道吗?玄宗得知此事后,虽说没有表态。可右相李林甫却频繁出入宫中。”
李长平和李沁四目对视,渐渐露出了笑意。李林甫这人极擅长揣摩陛下心思,从而讨好玄宗。他的频繁出入,恰恰暴露玄宗当下的心情并不好。
李长平喜色满溢:“这样一来,李瑁和右相的注意力都全被玄宗吸引去了,我们总算可以安心对付突厥人了。”
此时有人敲响房门,李长平立马停住了话题,喊了句:“进。”
殿内通传单膝跪地:“唐都尉请见。”
李长平心想来的当真是时候:“让他进来。另外,把姚安能支开。”
很快就有署吏将唐敬领了进来,并支开了姚安能。唐敬进了侧屋后,顺便将门带上。他看向那位青衫白巾的年少人,手持拂尘,按照记忆,应该就是李沁了。
“你有什么收获吗?”李长平道。
唐敬没有顾虑,将自己一路发生之事娓娓道出,以及那只可能潜伏了李瑁和突厥人之间的黑手。李长平一听消息,面额紧皱:“能否细说?”
李沁这时也投来了异样目光。
唐敬这才解释道:“司丞不觉得奇怪吗?突厥人的计划是边境和长安共同执行,突厥人进攻大唐边境情有可原。但为何要对长安下手?这无异于引火自焚。”
唐敬的话让李长平陷入沉思。唐敬说的不假,突厥人对长安下手,定然会引起朝堂震怒。突厥人刚刚经历内战,须待休养,而大唐人力充沛。突厥人根本承受不起朝堂的震怒。
届时大唐挥师北上,血洗草原,突厥人拿什么抵挡?
这样一来,突厥人的计划似乎自相抵牾了。他们对长安下手,大唐出师讨伐突厥,那他们边境的计划岂不化为浮沫?
唐敬继续道:“所以在我看来,只有一个解释。这个计划,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提出的。肯定有人假传了突厥大汗的讯息,格外提出了一个对长安下手的新任务。”
唐敬之所以是这样猜测,是因为新任的大汗乍临草原。长期潜伏在长安的狼卫根本就不知情,因此他们依然相信前任大汗的文书。
有心之人正是抓住了这个信息差,暗中调度了一批老狼卫,去进行这场对长安的报复。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