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直播捡漏:每天赚够百万就收手 > 第六百零一章 假得太明显

第六百零一章 假得太明显

“等市博物馆的人来了,他们会解释清楚的。”

“放心,绝对是件大好事。”高兴安慰道。“别担心,不会让您和博物馆沟通的。”

宝友突然警觉起来,往后退了半步。多年的收藏经验告诉他,所谓的好事往往意味着——博物馆对他的藏品感兴趣了。

谁愿意把自己的宝贝变成一张证书加几百块钱呢?

“大哥别紧张,我找博物馆联系您,是因为这件东西可能比您想象中还要珍贵得多。”

“绝不是证书能解决的。”

“真的吗?”宝友稍微放松了些戒备,“你可别骗我啊,记者同志。”

“怎么会骗您呢,半坡博物馆那么有名的地方都没有这种玉簪,现在只有陕博有类似的,而且数量还没您这里多。”高兴耐心地说。

一般文物哪会得到这样的重视。这类玉簪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相比之下经济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加上现在的政策限制,宝友也无法出售这类高古文物,继续持有只会让瑰宝蒙尘。

在考古界,仰韶文化是否拥有系统的玉文化仍是争议话题,因此这类玉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玉器稀缺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宝友手中的几枚玉簪,恰好能够补充这一领域的空白,对于研究仰韶文化的玉器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我们不会强迫您捐赠或出售这些珍品给博物馆,借用一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请您放心,我们尊重您的所有权,绝不会强买强卖。说实话,这类古老文物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宝友所持有的这五件玉器,来源清晰并无疑点。

它们都是多年前由当地村民挖掘所得,之后辗转流入宝友手中。

即使其中涉及购买行为,但时间久远,金额也不大,因此问题不大。

如果这些物品来源于非法途径,那情况就不一样了,高兴会立刻通知警方而不是专家来处理。

经过一番耐心解释,宝友最终同意与博物馆代表进行交流。至于是否能说服他,那就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任务了。

这次合作不仅涉及到官方机构,还牵涉到电视媒体的参与,如此重要的古代文物,自然会引起本地文物保护部门的高度关注,想要将它们带出临大几乎是不可能的。

……

“观众朋友们,可以看出我们长安的民间收藏家们确实有着非凡的眼光。”

转场词后,高兴迅速地在人群中寻找下一个目标。

不久,一位男士主动走近,手里拿着一件造型独特的鎏金铜佛像。

“记者同志,这是一件北魏至两晋时期的佛像。”男士自信地展示着他的宝贝。

阳光下,佛像闪耀着金色光芒,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然而,考虑到其声称的历史长度,这样的保存状态似乎过于完美。

“大哥,这件佛像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在外县收的。”

“哦?是买的吗?花了多少钱呢?”

“价格不菲,花了五万块,毕竟它是鎏金的。”

“那有开发票吗?”高兴关心地问道。

“没有,是从一位藏家那里接手的,发票……真的需要吗?”男士显得有些疑惑。

“如果是私人交易,发票确实不是必需的。但在商家处购买的话,发票就很重要了,因为如果商品有问题,可以凭此申请退款。”

“不过,根据我的判断,这件佛像100%是新制作的,实际价值远远低于五万元,可能连五百元都不值。”高兴直截了当地给出了结论。

一个如此新的佛像,却被说成是北魏时期的,并且还花费了这么高的价钱,这显然是个误会。

宝友似乎是个新手,面对高兴的话,本能地将手中的佛像紧紧护在胸前,仿佛生怕它会不翼而飞。

“记者不是来采访的吗?怎么开始鉴定起东西来了?”宝友有些防备地说。

“朋友,你说这是北魏时期的文物,这可有点儿不对劲。”高兴无奈地笑了笑,“我也没办法,看到问题就得指出来嘛。”

“不对劲?哪里不对劲了?”宝友追问。

“问题多得数不清呢。”高兴随即列举起来。

首先,佛像背后的那些小佛形象明显是明清时期的风格。要知道,在北魏时期,佛教刚刚传入,很多后来常见的佛像样式那时还未出现。造假者常常忽略这一点。

再看底座上的浮雕,竟然雕刻了两尊佛像。通常这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