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对于忠义精神的崇尚却从未改变。这座重新矗立而起的关帝庙,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传递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秉持的价值观念——忠诚、正义、善良、勇敢……它宛如一座精神的丰碑,屹立不倒;又似一股清泉,润泽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人也好,物也罢,只要有一定的价值,人们都不会轻易的丢弃。例如位于太原市阳曲县与尖草坪区相邻的侯村乡青龙古镇,虽然它只是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处的一个小小的古镇,却是一处集军事、古建、园林、庙宇、祠堂、古道、地道于一体的北方明清古建筑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晋商的聚集地之一,也是通往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在明清时期,由于战乱和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民被迫离开家乡前往外地谋生,青龙古镇成为了他们重要的中转站,因此,这里一度繁荣昌盛,成为了一个商贸重镇。
青龙古镇曾经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地方: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客栈、酒楼等设施齐全,供来往商旅住宿和用餐;集市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虽然也曾经衰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青龙古镇渐渐地又再度焕发了新的生机。
何家杏所创作的《青龙古镇看红火》,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画卷,将当今繁荣昌盛的景象完美地浓缩于其中。
何家杏创作的《青龙古镇看红火》就是如今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春和日暖韵声声,七彩花灯巷巷红。甩袖高高靠抬举,牵骡矮矮笑真诚。
腰肢雄健肩摇轿,双腿娇柔步履轻。旱船绘色人生渡,世间百态在其中。
当春风和煦、阳光温暖之时,那悠扬婉转的韵律之声便会悠悠传来。放眼望去,大街小巷皆是色彩斑斓的花灯,犹如繁星点点,把整个古镇装点得红彤彤一片,美不胜收。
只见表演者们身着华丽的服饰,被人抬举的“背棍”上的表演者甩动着长长的衣袖,身姿高挑,动作娴熟而优雅。他们依靠高超的技艺将各种高难度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观众阵阵喝彩。还有那些牵着骡子的侏儒,虽然身材矮小却面带真挚的笑容,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无华的亲切。
再瞧那身强体壮的男子,稳稳地扛起轿子,步伐矫健有力;而女子们则腰肢婀娜,双腿轻盈如燕,行走间仿佛步步生莲。更为有趣的是那一艘艘精心绘制的旱船,它们在人群中穿梭前行,象征着人们在人生的长河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这热闹非凡的场景之中,尽显世间百态:有欢笑,有惊叹,有感动,也有沉思……仿佛每一个瞬间都能成为永恒的记忆。
“借景抒情韵味浓,吟诗作画在心胸。情真意切书雅兴,言有尽而意不穷。”这似乎就是诗歌的境界吧。
诗之境界,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借景抒情,韵味无穷。当诗人吟咏之时,那如画的景致便如潺潺流水般在心中流淌,诗意与情感相互交融,令人陶醉其中。吟诗作画之际,胸怀之中仿佛蕴含着一片广阔无垠的天地。那份情真意切,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柔和;又似夏夜清风,凉爽而惬意。诗人将自己的雅兴诉诸笔端,以文字描绘出内心深处的美好向往和真挚情感。
尽管言语有限,但诗意却无尽无穷。就像那深邃的星空,虽看似遥不可及,但其璀璨光芒却能穿透黑暗,照亮人们心灵的角落。诗魂在此刻得以觉醒,感悟到叶嘉莹老师所说的“诗是有生命的”这一深刻意境——
“情入诗词生命延,奇思妙语舞蹁跹。华章佳句传承久,原有魂灵在笔尖。”
情感融入诗词之中,仿佛给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延续。那奇妙的思绪和精妙的语言如同翩翩起舞的仙子,在字里行间轻盈舞动。华丽的篇章、优美的佳句,经历岁月长河的洗礼依然得以传承久远。这一切的缘由,皆因那原本就深藏于笔尖之下的灵魂,它赋予了文字以生命和力量,使得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作者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这些文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排列组合,更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着属于创作者的心灵之歌。当读者翻开书页,便能感受到那股源自灵魂的冲击和共鸣,沉浸其中,领略到文学世界的无穷魅力。
何家杏进入了花甲之年,抒发了《花甲感怀》
“岁月悠悠志不休,问心无愧度春秋。一生倍感读书好,心态平和乐扫忧。
做事精心能量正,与人为善友丰收。舞文弄墨攀高雅,莫让年华付水流。”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但我那颗追求梦想的心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