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最终都取决于自身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的切实行动来紧紧把握!唯有凭借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以及勇往直前的积极开拓精神,才有希望于浩渺如烟的茫茫人海之中成功闯出一条专属于自己的荣耀之路。
在我们一路前行的漫长旅程当中,诚然需要数量众多的“贵人”伸出援助之手。实际上,所谓的“贵人”并非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好的宿命安排,而是个人精心经营人生所结下的善果。就拿“手相学”的观点来看,何家杏貌似缺乏一切可以依赖的力量支持;但在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里,她人生历程中的每一次关键转折,每向前迈进的一小步,无一不是得益于那些“贵人”及时而有力的帮扶和助力——
和张校长交谈不久,当时教育局的王局长就找何家杏进行了谈话。何家杏没有想到最尊敬的老局长,只是征求她个人的意见:问她是愿意留在本校,还是愿意到这所大学校担任教导主任。何家杏的回答是:要么不干,要干就好好地干。简单的谈话就使何家杏拥有了丰富多彩的十七年。
何家杏知道自己和老局长也没有半点的交道,只是放假前,教育局王局长亲自带队到她所在的学校进行过一次专门的考察,领导与同事们都对何家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赞美之词。不绝于耳。为此,在全区书记、校长的大会上,何家杏被王局长亲自点名表扬。因为她有众多“贵人”的帮助,只是简单的两次交谈,就顺利跨入了一段新的里程。仔细想来,何家杏觉得自己的“贵人”还真不少——
在经历了六七年的上山下乡插队劳动之后,村里的“贵人”们推荐她二次跨入了校门。在毕业分配时,又有“贵人”主动帮忙,把她留在了城区学校,特别是在工作10年后,又在贵人们的帮助下,得到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1986年,全国成人高校首次统考,分给区教育局几个名额。尊敬的老局长在校长大会上,宣布了这一重要信息,善良的学校领导把信息及时做了传达。有些学校的老师由于种种原因。根本没有得到这个信息。何家杏把握住了这天赐的良机——政府有关部门出资,带薪脱产学习。
这大概也是唯一的送给基层老师的一次最优厚的待遇。何家杏也没有辜负贵人们的所望,竟然考取了。在学校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在是否放何家杏去学习的问题上,老校长犹豫了。原则性特强的人事科袁科长又成了何家杏命中的“贵人”。让不让报名校长可以把握,考上了就必须应该让去。一无权靠,二没有靠钱的何家杏,靠着众多“贵人”的相助,一帆风顺,得到了学习教育管理专业知识的机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这次的学习也成为了何家杏又一个实现梦想的重要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