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芬和王佩武出门的时候,肖骁、邱毅一帮人正在呯呯嘭嘭地操练。
送他们离开的,只有一只虎头(录像厅不开门的时候,狗子是散着的)。
已经小一百章没出镜的狗子,此时既幸福着又孤单着。
它颠颠跑回角落,想偷偷摸摸溜进媳妇儿的“闺房”,却被一只体型不逊于公狗的中华田园犬毫不留情地驱逐。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
咦,好像有点不应景。
虎妞咆哮着,露出寒光凛凛的牙齿,就在她肚皮下面,正趴着三只还没睁开眼睛的狗崽子。
虎头落寞的站在狗窝外面,眼神抑郁——我只是想看看儿子闺女而已,你这么厉害干嘛?
滚!老娘现在看见你就烦,臭不要脸的!虎妞寸步不让。
虎头只能夹着尾巴跑到一边,把狗头搁在两只前腿上眼巴巴瞅着,十分憧憬儿女绕膝的画面。
胡记者是上午九点到的工地现场,一看果然是大场面,顿时来了精神。
当着一众小弟,王佩武很有范儿地说:“胡记者,您去采访他们吧,都是咱们街道的好青年。
“听说港商回来报效国家,都主动跑来义务献工,这种精神多么难能可贵!
“干起活来,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咱们《青年报》是不是该大力报道他们这些先进人物啊?”
胡静杰撇嘴,这种做法,在后世有个专用名词叫“道德绑架”,小年轻搞不清楚,她作为记者还能听不出来?
经过几番交往,她对这货已经比较了解了——满嘴跑火车,一不小心就得被他带沟里。
如果知道胡静杰的想法,王佩武一定要叫屈:道德绑架个毛线?老子只是想宣传而已,老子可是真金白银给钱的!
胡静杰找了个正在抡铁锹的男生问:“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谭伟!”
“你是主动来义务劳动的吗?”
“呃,是的。”
“那请问你对港商回国投资,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是好事儿,建设祖国,人人有责!”谭伟憋了半天,才好不容易挤出一句口号。
胡静杰扯了扯嘴角,立马换人,这个谭伟就是个棒槌。
毫无经验的谭伟却是鸡冻坏了,以为自己就要成为全国名人了。
他哪里知道,记者采访和变成铅字之间,还搁着一百种被毙掉的可能。
“同志……”胡静杰走向一个大块头,可是还没等把话说完,那人就像兔子一样蹿了出去。
“别问俺,俺不会说话!”
一听这味儿,就知道是鲁省大妞儿魏淑芬。
王佩武远远瞅着吃瘪的胡静杰,摇头嗤笑,不行啊,找不准采访对象啊。
好在胡静杰对这种情况早习以为常,这年头人们普遍腼腆木讷,碰上王佩武这样把牛吹上天的才是稀奇。
胡静杰转一圈应付完差事,就回来了。
朱鸿升已经给王佩武拍了十几张照片。全是摆拍,这个没办法,技术所限,稍稍一动,画面就虚了。
朱鸿升觉得王佩武的五官非常有特色,是天生的模特脸,有之前登上报纸的图片为证,效果简直好到爆。
以至于报社转给王佩武的读者来信,车载斗量。
瞅瞅《三国志》是如何描写诸葛亮的:“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再看看《北史》是怎么描述兰陵王的:“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潘安、卫玠、宋玉之流就更不用提了。
看见没有,不管眼下的八十年代,还是历史,老百姓都是喜欢看脸的。
有一种人,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特别帅,但就是很上相。
镜头能最大限度放大他的优点,忽略缺点。而王佩武恰恰是这种人。
胡静杰站在一边,欣赏着正全力展示自己的王佩武。
脸俊、身材好、尤其肌肉,仿佛蕴藏了无尽的力量,虽然只是简单的铲沙子,动作却充满了美感。
一口气将一辆推车装满,王佩武示意大家休息一下。
既然采访结束,他也不装逼了,将大板锹往沙堆上一插,领着两位记者去到茶棚。
粗瓷碗都泡在水筲里,王佩武随便拎起一只,先痛痛快快给自己灌了两碗茶水。
之后,呲着一口大白牙问:“来一碗吗?消暑解渴。”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