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静子也很怕王佩武再说些自己听不懂的话,忙问:
“王桑,您刚才说您是英吉利贵族的后代,对吗?”
王佩武坦白承认:“只能算私生子吧,因为那边从来没找过我,我想他们并不喜欢我的存在。”
“哦,真是太不幸啦!”藤田静子愤愤不平地问:
“那您就没想过这对您很不公平吗?也没想过去寻找他们吗?”
“不,小时候受些苦,未必是坏事,它能锻炼我的意志,令我从来都不畏惧困难。
“我其实很满意现在的一切。
“我有一颗聪明的大脑;身体也很健康,有了这两条,我还要奢求什么呢?
“何况,我还有一个很照顾我的姐姐。
“你可能没留意,《论修昔底德陷阱》这本书其实是两位作者。
“和我并列的就是我的姐姐,她非常非常聪明。
“十七岁就考上华国名列前茅的大学,用四年时间,取得了双学士的了不起成就,她非常了不起。”
藤田静子笑着说:“能看得出来,您和您姐姐的感情很好。”
“是的,我母亲生下我不久,我继父就意外去世了。
“不久我母亲离开家,是姐姐一手把我养大的。
“可以说没有我姐姐,就没有我的今天!”
藤田静子:“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姐姐!”
……
女人是感性的,这次采访被藤田静子一搞,居然成了一篇催泪文章。
什么在襁褓里被双亲抛弃,与年幼的姐姐相依为命;
什么生活异常艰难,连饭都吃不饱,因此从小体弱多病;
什么好不容易通过自学终于有了出头的希望,结果还被神秘组织追杀,差一点就嗝屁!
将苦情戏演绎得淋漓尽致。
把好多日苯人搞得同情满满。
毕竟小日苯儿距离战败也不过四十年,过上好日子也才二三十年,还有很多人对他的遭遇能感同身受。
对这种情况,王佩武是始料未及的。
他原来只想利用g5国家签订“广场条约”,日苯吃大亏的契机,在日苯推销自己的理论,从而达到卖书的目的。
他完全没料到,之前自己认真接受报纸专访、极力争取在电视上露脸、努力去多所大学里讲学。
取得的效果,居然都比不上藤田静子一篇苦情文章来得好。
整件事不断发酵,他的不幸遭遇几乎成为全民话题,王佩武才恍然大悟——
卖惨本来就比正面宣传有效得多,这是后世经过无数次实践,都被证明的真理。
一个弃儿,从小和姐姐相依为命,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甚至辍学。
最后通过不懈努力,逆袭成功,成为轰动好几个国家的知名作家!
还有比这更励志、更煽情的故事吗?
人都是喜欢同情弱者的,因为能从弱者身上找到自身的优越感。
乍富的日苯人,以高高在上的视角,俯视着王佩武。
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好牛逼,可以做一回救世主,所以他们才特别关注这件事。
王佩武很想大骂一句:你们牛皮个粑粑?一群海盗后裔而已。
用不了三十年,老子就让你们跪着唱“征服”!
《论修昔底德陷阱》的日文版已经出版了。
特别提一点,在香江版本里出现的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老先生,这一版就没了。
毕竟现在骗的是小日子嘛,活儿就不能做得太糙了。
当然,王佩武现在也不愁没人给他写序,就凭反抗阿美利坚这杆大旗。
就有一票日苯老愤青支持他,写序当然不在话下,还帮着他摇旗呐喊呢。
这本书其实是和香江同步找的日苯书商,他比较倾向“东京堂”,但也没拒绝其他出版社。
然而,谈判到具体版税时,小日苯太过吝啬,谈了几家报价都没有超过8%的,所以就被他搁置了。
直到书在香江热销,这边的出版社态度才有所变化。
王佩武也退了一步,提出了阶梯版税分配方案。
这下可把东京堂搞懵逼了,他们别说没玩过,就是听都没听过。
刚开始那帮家伙坚决不同意,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以前没有先例,肯定就是不对的。
要不说日苯人特别保守呢,接受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