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人们的购买欲望更加强烈,因为一天之间,连续抽出两辆“燕京212”的大奖。
虽然相比“切诺基”16万的价格,3万1一台的“212”逊色不少。
但对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依然是一笔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巨款。
当王佩武听说其中一辆车,是被来自大兴的一位农民刮中,他就知道,这股势已经不可阻挡了。
为什么他这么肯定呢——大兴诶,属于燕京郊区了,居然也有人赶来刮奖,可想而知消息已经完全扩散出去了。
果然不出所料,26号的营业额顺利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72万。
今天是“太平洋广场”所有人痛并快乐的一天。
卖得多,自然奖金就多,但也是真累。
然而,更让王佩武无语的是——央妈的晚间新闻又把今天中奖的事儿曝光了。
可想而知,一位大兴农民、一位石景山钢厂工人,连续刮出吉普车的幸运,必然再次引发极大关注。
问题是,“广场”已经濒临饱和状态,再增加顾客,就难以接待了。
王佩武也是郁闷,你可是央妈啊?那么多国际大事、国家大事等着你报道,光盯着我干吗?
人怕出名猪怕壮,我现在只想猥琐发育,真的不想太出名诶!
不然我为啥连开业仪式都不搞呢?
千算万算,却还是成了“白云”手下那只可怜的羊,我委屈!
经过巡查,王佩武还发现一个问题——已经有厂家开始缺货了。
最简单的情况就是诸如鞋子、衣服这类商品缺号码,再不就是畅销商品断货。
当海量的顾客涌入时,如果没有充分准备,是会被一扫而空的。
1985年燕京人口已经达到1000万级别,其中消费能力最高的城市居民有600万。
如此大的人口基数,没有人比王佩武更知道,当人们开始非理性消费时,那种席卷一切的力量有多么恐怖!
所以王佩武这一天几乎什么都没干,就是在不停的打电话。
目的就一个,我要货!我要货!我要货!而且越快越好!
29号,星期天。
一早,王佩武给所有员工开了动员会,将今天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给大家通报一遍。
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有思想准备,不要慌,坚持就是胜利。
上午过得还算顺利,虽然商场已经人满为患,但勉强还能运转。
但临近中午时,风云突变,海量的人潮汹涌而来。
王佩武一看情况不妙,赶快启动紧急预案。
将正门以及楼梯都封闭起来,启用大楼两侧的外挂楼梯,也即是消防通道。
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单向通行,以免在楼内造成拥堵。
比如说想买皮鞋的,从楼梯上到四楼,买完以后从另一边出去。
你说我没凑够奖券,还想买衣服,那就只能绕一圈重新再进,想在楼里乱窜是没可能了。
好在先进的设备,再次派上大用场——他给每个保安以及来维持秩序的公·安和街道幹部,都配备了对讲机和扩音喇叭。
“工欲善必先利其器”,有了这些当下最先进的装备,可以做到适时沟通,及时将隐患事件扼杀掉!
因此,在客流暴增的情况下,还能勉力维持局面。
三楼,服装部。
宋珊正在悄悄抹眼泪,她今年十七岁,是个乖巧听话的女孩。
夏天,宋珊刚从高中毕业,可惜差5分没考上大学。
她本想复读一年,可是重男轻女的爸爸,给她去街道报了名,然后就稀里糊涂开始在工地干活。
那时候,每天晚上她都偷偷哭,因为身体劳累,也是抱怨命运不公。
哥哥明明差了几十分,还能复读两年,为什么到自己这里就不行?
可是小胳膊拧不过大腿,渐渐的,她就适应劳动了,也认命了。
等从工地出来,她因为文化高,被派去财会学校短期培训一个月。
宋珊有了这样也不错的感觉,收银员的工作体面,而且作为港资企业,收入特别高。
哥哥还在做学徒工,每个月挣20几块钱,而自己的基本工资已经达到100元了。
领导管这叫岗位工资,和国企论资排辈一级一级往上升不一样,现在的公司是干什么活就挣什么钱,没有同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