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重回83:不要打扰我种田 > 第37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

第37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

第二天。

  宁建国一家子还在吃早饭,刘桂林就背着刀带着锄头和鱼竿来了。

  此外,还有他的弟弟妹妹。

  昨天在集市,宁建国也没有说清楚今天叫他来干嘛。

  不过既然让他带着有鱼竿,那肯定是去钓鱼没错了。

  他两个弟弟妹妹跟着一起来也是顺路,待会同紫云、青云一起去上学。

  再加上隔壁三叔家的建树和依云,几人正好有伴。

  见宁建国一家子还在吃早饭,刘桂林便带着弟弟妹妹在屋外的长凳上安静的等着。

  宁建国夹了些菜,端了个碗跑到外头来蹲着吃。

  问了下刘桂林昨天卖鱼的收获咋样。

  “只卖到三块钱多一点。”刘桂林有些不好意思说道。

  正拿着筷子往嘴里扒饭的宁建国就是一顿:“应该不止就这么点,翻个倍还差不多吧。”

  “给我叔叔提了两条。”接着顿了一下:“另外卖鱼的时候没经验,有些人在那里乱翻,把鱼弄死了,就卖不上价了。”

  刘桂林说了一下原因。

  他往嘴里扒了两口饭:“这个没啥,下次多注意点就行,见到有人动手动脚你骂人就是了,不要不好意思。”

  “我知道了,谢谢国哥。”

  宁建国没再说啥,接着和他说了为啥叫他带锄头来,并把白茅根的收购价和他说了一遍,给他分了一块地方,挖到多少都算他的。

  刘桂林又是一番感谢。

  他赶紧拦住:“先别急着谢,我这也是有要求的,不能把草根挖了,地就不管了,你还得帮我把你挖开的地给整理好。”

  “没问题,国哥你放心,我一定给弄好。”

  刘桂林拍着胸脯保证。

  饭后,紫云青云还有隔壁三伯家的建树和依云,再加上刘桂林的两个弟弟妹妹,六人有说有笑的去上学。

  临走时,各家都交代了放学不要在路上玩,赶紧来回水湾那里来帮忙。

  宁母则在把一早就准备好的烤红苕装袋,待会干活累了可以拿出来先垫吧垫吧。

  没过多久,五叔一家人也来了。

  个个扛着锄头带着刀,建仁,建义还各自挑了一担箩筐。

  五叔家有五个子女,前面是两个姐姐,都已经嫁人了,后面接连生了三个儿子,建仁,建义,建信。

  这三兄弟在一大家子里排第九,第十和第十三。

  两个大的还没结婚,至于建信,才只有十五岁,也没读书了,跟着他爹在学木匠。

  寒暄了一阵之后,宁建国去看看三伯家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了就出发了。

  昨天晚上宁父应该和他们说的过够清楚了,所以宁建国也不准备多说啥。

  倒是五婶,一直在问宁建国是咋知道的,是不是和供销社有关系啥的。

  这东西宁建国不想回答,就一直含糊其辞。

  五婶看一直问不出个什么来,也就不再继续追问,跑过去找宁母聊天。

  见大家都收拾好了工具,就锁好门,扛着锄头,挑着箩筐出发。

  宁建国见三伯和五叔家挑着的箩筐里都带着有东西,他猜测估计和自家一样,都是带了有红苕去充饥。

  一群十多个人走在一排,看起来还小有气势,感觉和以前队里组织上工的情景一样。

  不说以前,就是换以后,这样的场景也经常见得到。

  尤其是农忙时节,大家都是你帮我家,我帮你家一起帮忙把秧苗插好,把田里的稻谷给收回来。

  再往后,这样的情景就基本看不到了。

  一是种地的人少,大家都外出打工去了。

  另一个是宁愿自己干或者花钱请人,很少会喊人帮忙,免得欠人人情。

  也只有女婿去老丈人家帮忙插秧,收谷子,亲戚之间这样帮忙的少。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农村的的人情味都开始变淡了,他也不记得了,或许是从大批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一年到头就只过年的时候回一趟家的时候开始的吧。

  一群人来到地里,各家都找了一个方向就开始干活。

  不用多说该怎么干,大家都懂,卯足了劲扫草开挖。

  机会难得,错过了这个机会,下次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去。

  不是别的地方没有茅草。

  而是这些茅草一般都长在田坎,地坎或者山边边,都不成片,你去挖相当于把田地都给撅了。

  别说别家的,就是自家的也不会去挖,挖出来那么一点还不够工钱的,真干点啥都比挖茅根要强。

  宁建国和刘桂林说了下,待到中午的时候去钓鱼,今天还要再给吴主任家送条鱼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