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接到命令,便来到中军大帐。此时袁绍正坐在主位,等候陈兴。帐内只有陈兴和袁绍两人,袁绍深知此事事关重大,早已屏退众人。
陈兴站定,拱手,恭敬道:“在下海曲陈兴,特来拜见袁公”。
袁绍点点头算是应下,并无叫陈兴落座之意。袁绍道:“家中来信,说你有一物事关重大,特意修书予我。请公子呈上吧。”语气中略带轻视之意。
此时袁绍兵力上完全碾压曹操,你现在告诉他你会输,他能相信吗?何况袁绍四世三公,能抽空见你陈兴一面,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所以接下来就要看陈兴能否打动袁绍了。
陈兴没有犹豫,直接取出道具,上前拱手递给袁绍。袁绍接过,见此物为琉璃包裹的铁片,顿觉惊奇,细看一会后,道:“公子之物据说是巨龟所呈的一缕天机。那公子既知曹操窃国,何不前去投靠呢?再者,我坐拥四洲之地,兵士百万,又因何败于曹贼呢?”
陈兴道:“回禀袁公,曹操二屠徐州,杀徐州百万百姓,故而徐州百姓无不对其恨之入骨,吾亦然;袁公政令宽缓,士民归心,有高祖之风,率文明之师。反观曹贼,率虎狼之师,行暴虐之事,吾从仁政之所在;此物那徐州百万冤魂所化,望后人能为其灭曹消恨,吾愿助之”。
袁绍听后心中大喜,尤其那句“有高祖之风”,更让他欣喜万分。当下对陈兴的态度也变好了。对着前面的座位做了个请的手势,陈兴谢过后,便上前坐下,与袁绍对坐。
袁绍问道:“曹贼如此不得人心,又因何能窃国呢?”语气不再轻慢,带上了几分严肃。
陈兴正色道:“袁公不知,当在下初次得此物时,曾有一缕天机进入在下脑中。让我得以窥见袁公之事。请容在下细细道来”。
袁绍道:“有劳公子了”。
陈兴道:“袁公败于曹贼。皆因此五处失利。其一、当初沮授将军曾建议袁公迎汉献帝入冀州,却被郭图将军和淳于琼将军阻止,致使袁公错失机会,曹操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借诏令而伐不臣。于法理上,袁公错失先机”。
袁绍叹道:“吾我为此后悔,后续我令曹操迁天子于邺城,被曹操所拒。而此时我正与公孙伯圭争夺幽州,便无心处理此事”。同时心中惊讶,心想“当初提议迎汉帝来邺城,只有几个主要的将领和谋士知道。而远在海曲的陈兴居然也知道此事,看来铁牌透露天机一事,或许是真的。”想到这里,袁绍心中不免对陈兴的话相信了几分。
陈兴道:“其二,便是白马与延津之战,痛失颜良将军和文丑将军。此处用兵失败,挫伤大军士气。此两处失利,便是袁公先前最大的败笔,而我余下要说的便是未来之事”。
“其三,从现在到十月间,两军将会进入相持阶段。而后刘玄德会突入汝南,在曹操后方进行骚扰,曹操派曹仁击败刘备。而关羽亦会离开曹贼,赶去汝南,与刘备会合,刘备便会借口联系荆州刘表,而离开您。袁公不应放他走,应该分化他的势力”。
“其四,到了十月,您会命淳于琼将军押运粮草。大军囤粮草于乌巢,此时沮授将军便会建议您派蒋奇将军带兵作为外军,协助防守,但被您拒绝。此时许攸大人的家人在邺城犯事,为审配大人所拘押。许攸大人为此来找您说情,被您拒绝。而后许攸大人便会逃离大营,前往曹操处,为其献计火烧乌巢”。
听到此处,袁绍便有点火气上来了,他没想到自己最重要的谋士许攸居然会背叛自己。但还没等他开口,便又听到陈兴接着说道:“其五,乌巢离大营只有四十里,而曹操亲自带五千精锐前来。此时大营内却因如何出兵而吵起来。张郃将军会建议全军救援乌巢,而郭图将军则建议分兵攻打官渡曹营。而您会选择分兵,派张郃将军和高览将军前去攻打曹营,而派轻骑兵支援乌巢”。
“由于曹操出动的是精锐部队,淳于琼将军败亡,粮草全被烧光。而张郃将军与高览将军未能攻下曹营,而郭图将军却诬陷二人未尽全力,致使二人投靠曹操”。
“经过此次失利,您的兵士缺粮,士气低落。曹操转守为攻,不久便攻破营垒。而您只能败逃官渡。而后您因此事忧愤,病倒了。之后各地均有叛乱,而您在病好后便去平叛。但此次病后,您的身体有损,一年后因病而亡。至此便是铁牌所透出的天机”。
袁绍听后,心中一阵拔凉。他没想过自己的结局会如此,更没想到自己的手下会背叛自己。想着想着他又气愤起来,他生气道:“许攸、郭图、张郃、高览,这四人便是我失败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