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几人怎么哀求,士兵不肯通报。而此时徐阳路过此处,听到几人谈话。于是徐阳走了过来。他对几人道:“你们为何要见陈将军啊?”
带头的曲长道:“回将军,我是琅琊莒县人,姓赵名方,故而知道陈将军威名。以前误投臧霸叛军,今日悔悟,有一计想献给陈将军,可破臧霸叛军”。
徐阳将信将疑,但如果真有妙计能破臧霸,那是绝对不容错过的。于是徐阳道:“这事我可以代为通传,但只能你一人去见陈将军”。
赵方连忙应下,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往上爬。他本来只是莒县赵家的一个旁系子弟,能当上曲长,一是因为他长的高大壮硕,又懂点武艺;二是臧霸为了拉拢赵家,给了赵家面子。
赵方跟着徐阳来到郡府,徐阳叫他在门口先等一会,他先进去通传。过了一会,便有士兵领他进去了。
赵方进去后,刚见到陈兴,还没等陈兴开口,赵方就跪下了。陈兴三步并做两步,上前扶起赵方。
赵方语气恭敬的开口道:“我不知是海曲陈公子来此,还带兵阻拦公子,是我的罪过。今日我赵方有一计想献给公子,可助公子击败臧霸”。
陈兴道:“赵壮士不必如此。今日以前你我各为其主,主公有令,你不过听令行事。何来有罪呢?何况在战场上,兵随将转,将听令行,这是军规”。
“敢问赵壮士,有何妙计能助我击败臧霸啊?”
赵方正色道:“我愿带着兄弟,潜入臧霸营中,里应外合,助将军击败臧霸”。
陈兴听后思索了一会,道:“请赵壮士详细说说”。
赵方道:“目前东莞陷落的消息,臧霸应该还没有收到。我等可扮作败兵,假意回去通知臧霸,然后回到臧霸营中。待三更天时,打开营门,焚毁营帐。将军只需派兵杀入营中,便可攻其无备,臧霸必败”。
陈兴觉得此计可行,但面对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陈兴心中还是抱有一点怀疑。毕竟这个计策一旦被发现,赵方一行人必死无疑。
但若是赵方叛变,一旦陈兴带兵攻入臧霸营中,那便是瓮中捉鳖,自寻死路了。所以陈兴犹豫了。
赵方见陈兴沉默不语,心中在想:“难道我的计策有问题吗?”
这时一旁的徐阳开口道:“将军,此计若成,臧霸必败无疑”。
想了一会,陈兴道:“请问赵壮士,此计划你打算带多少人前去啊?”
赵方回道:“十四人,皆是我原来的亲信,也是我的老乡”。
陈兴回道:“此计我需先考虑一下”。
陈兴接着对一旁的徐阳道:“你送赵壮士回去营中,再给他们送去十五把短刀”。
徐阳不明所以,但这是陈兴的安排,他便应下了。
赵方见自己的计策未被采纳,心中难免有些失望,但当他听到陈兴对徐阳说的话,瞬间便明白了陈兴的顾虑。于是他道:“我等定不会让将军失望的。”说完便跟着徐阳回去了俘虏营。
不久后,徐阳又领着赵方回来,这次来的不止是赵方,还有他那十四位亲信。并且每人手上都带着一颗头颅,有的还不止一颗。头颅还在滴血,显然是刚杀不久的。
原来陈兴让徐阳给武器赵方,是为了让其先交个投名状,让自己安心。赵方也是个聪明人,他猜到了陈兴的顾虑。于是进去后便找来同伙,一行十五人,迅速在俘虏中找出了尹礼的亲兵,手起刀落,便把他们解决了,提着头颅来见陈兴。
陈兴非常开心,于是命人设宴,宴请这十五位壮士。就这样,赵方的计策,陈兴接受了。
宴席散后,陈兴单独留下了赵方。他略带歉意对赵方道:“赵曲长此计甚是冒险,我才会试探你们一行人,请您见谅。”说完便拱手向赵方拜了一下。
赵方连忙扶起,道:“公子为一军统帅,身后背负着数千人命,不容有失。我一个新来投靠的人,今日以前你我还在战场厮杀,公子有所怀疑,我是能理解的”。
陈兴笑道:“赵曲长能理解甚好。此计若成,我必记你一功”。
赵方正色道:“赵某在此先谢过公子”。
陈兴道:“此次俘获了七百多人,我打算把俘虏收编入我的军中。不知赵曲长有何想法呢?”
赵方思索了一会道:“若是琅琊同乡,只要报出公子大名,必会归附。但其中还有一些是臧霸旧部,人数不多,需要先把他们处理了”。
陈兴理解赵方说的处理便是杀掉对方。但陈兴并不想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