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先出发到了九江,在那里他找到了刘馥。和刘馥交流一番后,刘馥给荀攸推荐了蒋干。蒋干,字子翼,是九江人,与周瑜是同窗,与“淮泗将领”也有一层老乡的情义。有了这一层关系,应该能帮荀攸打开局面,于是荀攸便邀请蒋干一同出发。
荀攸去信孙权,孙权收到信后并无广而告知部下,反而先把张昭和周瑜找来,三人先秘密开了个小会。
荀攸为何而来,孙权三人心中都十分清楚。孙权率先开口,“公瑾,子布。曹操派荀攸前来。应当是为结盟抗袁一事而来。不知您二人有何高见呢?”
长史张昭先开口道:“主公,你的能力与曹公比,如何?”
“曹公以弱兵起家,驱逐黄巾,建功立业,我不如曹公”孙权回道。
张昭再问:“那主公你的文臣武将,兵士甲胄,与曹公比如何?”
这时一旁的周瑜先沉不住了,他语气愤愤地说道:“张子布,你何须在此长他人志气呢。我等雄踞江东五郡,兵士十万。凭借长江天险,袁绍也未必能奈何我等。如今曹操新败,不过是想来与我等结盟,你就说你觉得能结还是不能结,不需要说这么多弯弯绕绕的”。
张昭被气到了,说到底周瑜才二十五、六,还是比较冲动的。张昭压着怒意说道:“不结”。
周瑜冷哼道:“若是不结盟,他日曹操被灭,袁绍必定征伐杨州,我等便再无盟友。今日曹操有求于我等,为何不趁机提出条件,再结为盟友,共同抗袁,方可保扬州安宁”。
见两人气氛不对,孙权出来打圆场道:“公瑾,子布,两位均是我江东最重要的将领和谋臣。若你们能同心协力,定能谱写新的将相和,何愁霸业不成?”
张昭轻叹一声,语气缓和了些,“袁绍已踞七洲之地,兵士百万,非我等能抵抗。主公此时刚接手江东五郡,内部人心未稳,正是忧患之时,若出兵联曹抗袁,一旦失败,必会引发动荡。何况流寓士人和江东本地豪族,心向袁绍者,比比皆是,必须要有战胜的把握方可开战啊”。
周瑜反驳道:“人心,需要用胜利来稳固。主公刚刚主政,正需要一场大战来表明实力,震慑宵小。若曹操兵败,袁绍进攻扬州,我等便再无盟友了。刘表盘踞荆州,与我等有世仇。益州牧刘璋离我等太远”。
“一旦袁绍攻灭曹操,再灭刘表,夺得荆州。兵分三路,一路出江陵;一路出濡须口;再一路出广陵。那时三路大军压顶,我等便无力应对了”。
周瑜和张昭两人说的话都在理,孙权一时难以决断。何况两人一个代表文官谋臣,另一个淮泗将领的代表人物,两人是他稳定江东的关键人物,实在没办法劝。
“此番荀攸前来,其必有破敌之计,明日我等可先听听他的计策,再做决定。”孙权无奈打断了讨论。两人各自退下,回去找自己的属下商量去了。
周瑜回到家中,正好鲁肃此时已在他家等候多时了。周瑜热情的迎上去,“子敬,我正想着去找你商量呢”。
鲁肃起身相迎,周瑜落座后,鲁肃开口道:“此番荀攸前来,必是想与我等结盟,共同抗袁。不知公瑾可曾了解?”
周瑜回道:“正是如此,今日主公召集我和张子布,就是为了商量此事。不过在这之前,我的同窗蒋子翼便给我送来书信,希望我能促成结盟。承诺会封主公为扬州牧。而我等亦会受到朝廷封赏。”随后,周瑜便把张昭的话告知鲁肃。
鲁肃思考一阵后,便对周瑜耳语一番。“公瑾你只需把此话转述给主公,他必定会同意与曹操结盟的”。
周瑜大喜,两人又讨论了一阵,鲁肃便离开了。
次日孙权便召见了荀攸和蒋干,并召集文武大臣,打算先来给荀攸一个下马威。大堂中,以周瑜、蒋钦、黄盖、韩当等将领,和以张昭、虞翻、步骘、诸葛瑾等文官分列两侧。
士人峨冠博带,神情肃穆,将领披甲戴剑,面貌威严。整衣端坐,静待荀攸、蒋干二人。
侍者引荀攸二人至堂下,见张昭、周瑜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端坐堂上,正在等候他们二人。荀攸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周瑜等都知道荀攸来的目的,但见荀攸神情自若,器宇轩昂,众人甚是敬佩。
张昭先开口,语带挑衅道:“久闻公达先祖,‘荀家八龙’品行高洁、学识渊博,皆是王佐之才。你和令叔荀文若受曹孟德征召出仕,曹孟德曾说‘你们不是常人,是王佐之才,能得你们的帮助便不愁得到天下’,故而敢以弱兵挑衅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