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待人平和,她的善良和宽容赢得了府中上下的一致尊敬。本文搜:美艳教师 myjschina.com 免费阅读
如今,她更是成为了贾府的女主人,保持着那种平易近人的态度,管理着所有下人。在她的细心照料下,巧姐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泼,而贾府也在她的打理下,蒸蒸日上,重新焕发出往日的光彩。贾政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平静与幸福的来之不易,是女儿探春与大皇子的联姻为贾府带来的转机。赵姨娘在经历了抄家,王夫人去世后,也迅速解开心结,不断成熟,再也没有兴风作浪,而是老老实实地开始过日子,对待任何人都有礼有节。看到探春学会了双面绣,也主动带领两个丫头过去学习,平时也帮着做些绣品,贴补家用。看到探春成为南诏国的王妃,赵姨娘也是心满意足,自豪不已,对自己唯一的儿子贾环也不再放任不管,而是悉心教导,不指望他出人头地,至少也不会给自己的姐姐丢脸。贾环在得知自己的姐姐成为南诏国的王妃后,也发奋图强,刻苦用功。贾政细细听后,欣慰不已,不禁眼眶湿润了。顿时觉得自己被驱逐在外的几年很是值得,妻儿老小都迅速成长,懂事多了,知道了世事艰难。贾政想到这里,不禁再次感慨,看来被抄家也不全是坏事,至少让自己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巨大的生活压力,不再终日坐享其成。就连贾琏行事做派也收敛了许多,不似原来一般只知道油嘴滑舌,而是踏踏实实地和平儿守着巧姐过日子。贾政深知,黛玉在探春和自己回京的事情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地捎话过去,说了许多感恩的话。黛玉听闻舅舅家中的这些变化,也开心不已。尽管她与贾府之间的情感纠葛复杂,但血浓于水的亲情,促使她无法坐视不理。她深知,尽管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家族的纽带始终无法割舍。于是,她提笔写下安慰的话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舅舅一家的关切与祝愿。在信中,黛玉承诺,将来无论何时,只要舅舅家有难,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但也殷殷嘱咐,对下一代一定要严格教育,善加引导,务必走入正途。她还特别提及,以后生活中有任何不虞,定会第一时间派人送去所需之物,确保他们能够平安度日。黛玉的这番心意,无疑给家政吃了一颗定心丸,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和希望。第二天,黛玉便让人准备了大量的生活用品,派人送往舅舅家中。贾府的众人收到这些物品,心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对黛玉的豁达大度,人人感激不尽。有的下人知道黛玉在贾府的日子里对她们的好,如今更是交口称赞。只有贾宝玉在得知黛玉即将大婚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想起来便有一股锥心之痛。尽管他已与薛宝钗结为连理,但黛玉的身影在他心中始终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每当夜深人静,宝玉心中的空虚与失落便如潮水般涌来,让他难以自持。 他知道,无论未来如何,黛玉在他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这份感情,如同一道深深刻在心底的痕迹,永远无法抹去。宝玉每每深夜,彻夜难眠之时,细细回想黛玉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独自坐在窗前,凝视着窗外朦胧的月光,心中涌动着无法言说的痛。月色如水,静静地倾泻在那本翻阅了无数遍的书上,那是黛玉曾经送给他的一本书,书页间还夹杂着几片干枯的桃花,那是他们共同的回忆。每当他轻轻翻动书页,那些桃花便随风起舞,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他们曾经无忧无虑的岁月。宝玉的思绪飘向了过去,那时的他和黛玉常常在大观园中嬉戏打闹,谈笑风生。他们的笑声,时时在耳边回响,如今却令宝玉头痛欲裂,茶饭不思。然而,黛玉已经离他而去,再也不会回来了,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遗憾。他时常在梦中与黛玉相见,但醒来时却是满目的空寂,那份痛楚几乎让他窒息。宝玉的心中,仿佛有一块缺失的地方,只有黛玉才能填补。在那个属于她的角落里,时间仿佛停滞,所有的欢笑和泪水都保存得完好无损。他时常对着那片记忆中的桃花林,喃喃自语,倾诉着自己对黛玉的思念和爱恋。他知道,这份感情将伴随他一生,永远也不会有人能够取代。宝玉在夜的寂静中,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他要带着这份刻骨铭心的记忆,直到生命尽头。自从和宝钗大婚后,宝玉一直浑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