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父林母一生任劳任怨,对生活也清心寡欲。执念,林序想了很久却没有头绪。老板娘见林序的样子,道:“人总是看不透局中事,你父母的执念,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林序瞬间醍醐灌顶,但又不知如何做。老板娘见林序不清醒的样子,干脆跟着他去了坟墓的森林里。
老板娘道:“你父母所执念的,无非是死之前没能见你一面,生前也没多陪伴在你身边。”
於是她取了两撮骨灰,施法把它们封在了镰刀里,又把镰刀放在林序身上。
在这之后,林父林母的棺材板才合上。
告别了老板娘,林序自己也躺进了棺材里,闭上了眼睛。
坟墓里时间的流淌并不清晰,林序不知道在那里沈睡了多久,才被镰刀唤醒。
镰刀微微地颤抖,林序安慰拍了拍它,柔声问道:“怎么了?”
镰刀用刀尖指向了棺材板压下的地方,示意林序出去。
林序见到坟墓外又是一个冬天时,才意识到时间过去很久了。
时间减淡了他的伤痛和愧疚,他也冷静了不少。当初负气离开道观,实在是有些不妥。
他带上镰刀回了道观,老道长站在风雪中迎接他。
老道长已经很老了,脸上满是皱纹,林序待在道观里一直陪着老道长,直到老道长仙逝。
老道长临终前,把小民鸟托付给了他。让他去找一个人或者一处道观收留小民鸟。林序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只得把不怨带在身边。
老道长养了不怨那么久,林序虽不喜不怨,也好生养着。
至此,林序带着镰刀和不怨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他无家可归,老道长死后道观空了,他也无处可去。
他没有再回鸿都门学,所有的愧疚和后悔都是去鸿都门学后才播了种,生了根。若他没有去鸿都门学,常年不归家,林奶奶就不会固执地赶在那个寒冬给他缝新衣了。
若不是去了鸿都门学,至少,他可以见到父母死前的最后一面。
连着长宁,他也没有再踏足。
后来有一次他路过夜郎集镇的桥下,他偶然想起了小时候看花灯时,那个老人家对他说的话。
“一念之间,天地皆宽,人要学会释怀才行。”
他在长大后的很多年里,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
作者有话说:
关於这章的内容,其实是和楔子一起写下的,是整本书最初的构想。但初稿被我弃了,看初稿的时候,觉得还挺新奇,原来最初我是想这样写?!居然剧情上变动不大,林序的人设却有了变化。不过老道长还是一如既往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