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西山听雨声 > 第30章 暗影门

第30章 暗影门

关于马杆所讲的故事内容,西山雨近些年阅读的书籍里也有相关描述。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各路诸侯纷纷招兵买马。曹操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也需要大量的军饷来支持军队的运营。

在变卖家产、到处借钱借粮仍无法满足自己军队需求的情况下,曹操左思右想,想了又想。

他终于想到了一条门路,一条一本万利又缺德至极的门路,那便是挖别人家的祖坟,盗别人家的墓。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纷争不断,民不聊生。

各方诸侯要打仗,就必须要有军饷,可老百姓活着都难,根本就没钱。

活人没钱那就问死人要,汉朝王室的厚葬之风盛行,就成了诸侯眼中的“摇钱树”。

各路诸侯开始有组织,有规模,有目的的盗掘墓冢,盗墓之风一时盛行。

作为势力较大的诸侯,秉承“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为原则的曹操当然不甘人后,何况地下之人。

曹操在许昌等地成立专门负责盗墓的机构,并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两个职位来管理盗墓活动。

这些人的专职便是盗墓,通过盗墓来挖掘埋藏在地下的宝贝,换成军饷。

当然,他选择盗掘的目标主要是诸侯王和贵族的陵墓,因为这些陵墓中往往藏有大量的金银财宝。

而普通人家的墓里能有几枚铜钱便不错了,不值得兴师动众的去挖掘。

曹操通过盗墓活动挖掘到了很多瓷器珠宝等,因此也筹集到了大量的军饷。

其中,最著名的是对梁孝王刘武墓的盗掘,这次盗墓活动为曹操的军队提供了长达三年的军饷支持,为他的军队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另一个代表人物便是以擅长偷盗著称的“鼓上蚤”时迁,他以偷盗为业,甚至暗地里掘坟盗墓。

他能飞檐走壁,爬屋上树,多次凭借高超的偷盗技艺为梁山立下汗马功劳。

曾有诗赞:“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形容如怪族,行步似飞仙。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屋悬。偷营高手客,鼓上蚤时迁”。

西山雨问马杆:“马兄,贵派的名号和祖师爷是?”

马杆说到:“大哥,我们兄弟俩来自‘暗影门',第一代掌门外号‘风无痕’-朱胥,也是我们的祖师爷。

‘暗影门'形成于唐朝天宝年间,这是盗派隐藏在民间的一支。

祖师爷朱胥乃陇西人士,母亲怀胎不足八月便生下了他,按照现在的话说属于早产。

人们常说婴儿三翻六坐八爬叉,但是朱胥出生后一个月便能翻身,三个月能坐起,五个月爬的飞快。

朱祖师爷自小活泼好动,几岁时便能爬墙上树,下河摸鱼。

朱老父亲不拘一格、因材施教,花重金请高人教他武功。

在师傅的调教下,加上自身天赋,不久后便轻功卓绝,行动如风。

后祖师爷边习武边读书,参加科举竟中‘解元’,真真是文武双全。

但因性格耿直仕途不顺便辞官回乡,他虽外表冷漠,内心却充满热情,对弱小者总是暗地里伸出援手。

玄宗末年发生‘安史之乱’,内战使得社会遭受浩劫。

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虽战乱,劳动力缺失,统治阶级却继续增加税收,对百姓的压榨更加深重。

因此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农民叛乱此起彼伏。

朱祖师爷继承盗跖反抗精神,创立‘暗影门',拜盗跖为尊。

‘暗影门'心忧天下,外抗吐蕃对家园的入侵,内反朝廷当地的贪官污吏,救当地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总算让当地百姓能苟活于乱世,后祖师爷病逝,但‘暗影门'却一直秘密传承下来。

‘暗影门’鼎盛时期是在宋末明初,到十七代掌门樊涛时,‘暗影门'的骨干成员三十余人,门众甚多,个个身怀绝技。

俗话说“月满则缺,水满则溢”。

门派大抵也是如此,后来‘暗影门'几经波折,人才逐渐凋零。

据师傅说,到我们师傅那一辈,门派中仅剩寥寥数人,且散落在华夏各地。

我和胖子同村,一起光屁股玩泥巴长大。在我六岁时老家发生泥石流淹没了村庄,我俩因为外出玩耍躲过了一劫,再回去时物是人非,从此也成了孤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