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肩膀拉着拖车,一路往山下走去,运回自己居住的院子。
回到院子,江流海先烧了一锅热水,准备好宰杀剥皮所需的匕首、铁盆等工具,将鹿体平稳放置在石板上。
他用匕首将野鹿的皮剥下,手法娴熟,尽量保持了鹿皮的完整性,这些鹿皮可以药用,晒干后制作成手套、护腰、护膝等保暖用品也是再好不过了。
接着从鹿体腹部中央开始,沿着腹中线小心切割,直至胸骨后缘。切开腹壁后,用手轻轻分离腹壁与内脏之间的脂肪和结缔组织,暴露出内脏器官。
逐一取出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及胃肠等内脏器官,清理腹腔内的残留物和血污,用雪清洗野鹿腹腔,再用热水清洗干净。
最后江流海将野鹿胴体用绳子悬挂在院子里的一棵树枝上,浇了一盆冷水,没过多久就成了一个冰雕。
鹿肉味美,食野鹿肉的传说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这些传说不仅反映了古人对鹿肉的喜爱,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象征。
野鹿,作为一种独特的食材,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备受推崇。在古代,野鹿肉就是皇室和贵族餐桌上的珍馐美味。
唐代有“御史大夫崔公为之备食器,增食物,虞人之献禽者必分焉。故其鼎俎有刍豢之羊豕,田获之麋鹿”的描述,说明了鹿肉在古代餐桌上的重要地位。
到了清朝,皇帝康熙更是一位嗜啖鹿肉之人。
康熙不仅喜欢自己享用美味的鹿肉,还时常将剩余的鹿肉赏赐给满汉官吏,作为一种荣耀,得到鹿肉的大臣更是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