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要不是看到这张脸,他还以为是有人捣乱呢。
报名刚开始,就闹了这么一场,这场考试的名气立马就打出去了,夏琉璃一走,很多小娘子也来跟风报名。
现在朝廷官场虽然没有女子,但却有很多学问做得很好的女子,被人尊敬。
这次考试虽然有很多小娘子报名,但大家议论了一两天,就没再多管,都只顾着营销自己去了。
都这关头了,不自己抢风头,还把风头让给别人的行为,在大家眼里都是傻子。
短短几天功夫,平安郡就像是文学大爆发了似的,出现了大量的文章、诗篇,还出现了许多孝顺孩子的光辉事迹,每个县都有那么一两个惊天大孝子……
门房那里被投递了大量的文章,搞得夏文君都看不过来了,“我以前怎么没发现,我们平安郡的人都这么有才呢。”
“你这算什么。京都考试的时候,那才叫一个人才济济。每天流行的诗篇都不一样,官位高一些的大人,想给他们投递文章,还要给门房塞钱,就这样,人家一天也能收几大筐文章……”
夏云林感慨道:“你要是在考试期间去京都。你定会觉得这时间再太平不过,盛世也就是如此了。”
那么多有惊世才华的人一起拍彩虹屁,能不把皇帝给拍晕嘛。
夏文君放下手中的文章,好笑的说道: “可惜了。媚眼抛给瞎子看。都说了公平公正,他们还搞这些。”
“他们哪知道你会糊名字啊,都按以前的规矩来的。我之前都没料到你会这么干。”夏云林嘟囔道:“这也太费功夫了。咱们平安郡本来就缺人手。”
以前的科举考试,也不是纯看实力的。比起世家子弟,寒门子弟更看名气和举荐人。
不去勾搭人脉,不给自己花点营销费,纯靠硬实力出头,那可不容易。除非那才华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大家这么搞,也不是没有好处,反正夏文君的书铺是赚翻了,人人都得大量买纸抄录文章到处送。
也就几天的功夫,不会把纸炒贵,夏文君也就没多管。现在大家热血上头,管也怪不了。
她决定等考试完之后,再告诉大家,这次阅卷会糊名字,给大家一个惊喜。
第49章 第 49 章
考试的计划, 从夏云林暂代郡守的时候,夏文君就已经提上日程了,题也早就已经出好, 雕版的师傅前段时间都在庄子里, 没让见外人。
要不然说考就考, 哪里来得及。
初试的题很简单,考的是基层官员日常会做的事, 比如分土地遇到三角形,菱形的异形土地, 怎么算面积?修路的工程进度预算, 需要多少粮草,怎么安排人员?村民发生纠纷,按照律法, 该怎么断案?和上级同事交流, 记录档案, 起草公文该用什么模式……
四书五经这种的东西,夏文君直接就没考。因为在她看来, 敢来报名考试的都会。谁家小孩识字,不是从这些东西开始的,没必要浪费笔墨考这个。
平安郡如今急需人手, 没有时间慢慢培养, 夏文君只想要那种拿来就能用的成熟打工人。
只会背书, 没有做实事经验的书呆子,初试就会被刷下去。
在夏文君看来,这初试的题目挺简单的, 但不会的人比夏文君预想的多得多。
初试的通过率,连百分之十都没到。
“这也不难啊, 基础的算术和律法,之前的科举考试也考。怎么这次才三百多个人通过复试。”夏文君震惊的说道:“我们平安郡的人才,已经凋敝到这种程度了吗?”
听到这话,夏云林的嘴角抽了抽,说道: “算术和律法这些偏门的东西,以前科举的初试不考这个。”
这俩科目,只打高端局。
要答时政题,要针砭时事,不懂律法,不懂算术,很多都说不明白。但不觊觎京都最后那场考试的学生,一般都不会涉猎这俩科目,因为基础的四书五经就够他们学的了。
以前平安郡的才子看着涉猎广阔,博学多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因为有很多世家子弟撑着,显得热闹。如今世家子弟被红巾军收拾了,剩下的人,水平就有些参差不齐。
夏文君没有给夏家的族人漏题,但前段时间,族中的年轻人都被指挥得团团转,忙活的全是这些公务,所以这些题对他们来说,反倒不难,初试的通过率还挺高。
初试不算简单,复试的难度则更大了,主观题也比较多,比如该怎么发展某县的经济,比如平安郡在如今这个情况下,如何自保……
复试批阅试卷,夏文君也没找别人,找的都是杨高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