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的夏家,也是寒门出身,没什么家底。
“劳烦薛将军跑这一趟,保护咱们平安郡的百姓。这不是快过年了嘛,底下的百姓听说你们来了,主动凑了一百头年猪,献给诸位将士,以表心意……薛将军也别嫌这猪小,实在是那红巾军太可恶,把我平安郡洗劫一空……”
说到后面,夏云林还略带哽咽,一副他们平安郡快活不下去了的样子。
除了这一百头犒劳将士的猪,其他就没了。他们夏家家贫,拿不出那么多东西来。
好在朝廷大军出动,不是只出人,粮草后勤朝廷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朝廷这一万大军刚到,来送粮食的后勤队伍就到了。
送粮的民夫,都是京都周边不远的郡县征召的,一路冒着风雪运送粮食,走近看,各个都身形单薄,脸上、手上、脚上都长满了冻疮。
他们这样子,别说夏文君这样的人看不过眼,连刚过了一年好日子的平安郡百姓,也都看不过眼。
碰上来讨水喝的运粮民夫的队伍,他们也不嫌烧水废柴,主动给人灌了热水。
平安郡今年刚遭了兵灾,被红巾军抢掠一空的事,全天下都知道。但送粮的民夫队伍发现,郡中百姓的生活,比他们想象的好多了,比他们这种没遭灾的都好。
这是朝廷派来的运粮的队伍,平安郡的百姓,也不可能说红巾军干得好,给他们分了地。他们只敢夸夏文君。
“六娘子父女俩都是好人,处事公道,出了名的讲义气。今年衙门自己都没粮食吃了,他们也不找其他名义收税,而是花钱向我们买粮食……”
运粮的小队长不假思索的问道:“低价跟你们买?”
“那怎么可能。都是市价买的!六娘子就不是那样不讲究的人。今年我们种地,有部分良种都是六娘子免费送我们的,六娘子高风亮节,才干不出这种事!”
“要不是六娘子仁义,我家今年过年,哪能穿上新衣。后面两年要还是这样的光景,我就送我家孩子去读书。听我们村长说,整个天下都找不出咱们平安郡这么便宜的书跟纸,正是最适合读书的地方……”
这天下总有好人好官,遇不上这样的,也是自己的命不好。运粮的小队长叹口气,自我安慰道:“平安郡的纸确实很出名。等送完粮食,回去的时候,我也买些纸带回去。再买两件纸衣。也不白跑这一趟。”
话都说到这儿了,村民就好奇的打听道:“朝廷派来多少人来打红巾军啊?能不能把红巾军给灭了啊?”
“肯定能啊。朝廷养的军队,个个身经百战,那是叛军能比的吗?周边还有这么多郡县打配合。红巾军这次完了。”京都周边的百姓,对朝廷总是更自信一些。
“啊?真的啊?那可真是……太好了哈哈。”问话的村民,不敢相信这个结果,他脸上还挂着假笑,心里却在可惜。
红巾军虽是叛军,但人都挺好的,都是过不下去了才反的,也不欺负人。杀也只杀恶人,像夏文君他们这样的好人,红巾军还挺客气。
反正他是不介意红巾军多来平安郡做客玩一玩的,怎么银江郡就这么小气呢。
第52章 第 52 章
在上层眼里, 红巾军杀人如麻,但在底层百姓眼里,红巾军人还不错, 又没杀他们, 还替他们报仇了, 多好的人啊。
也就是红巾军不在他们平安郡本地活动,不然早有人通风报信去了。
夏文君其实也想给人通风报信来着, 但她都不知道霍长安人在哪儿,根本就联系不上。
“霍长安死了就死了吧。大不了回头多给他烧两柱香。但你大伯可不能死啊, 他可是我亲大哥!!”夏云林头疼的念叨, “早就写信让大哥回来了。他怎么还没回啊。”
夏文君也觉得奇怪。大伯任职的地方,就在仙河县隔壁,挺近的, 骑马一天能跑个来回, 不至于两三天还没消息。
“总不能让人给围堵在县城里, 出不去了吧?”夏文君皱眉道:“朝廷大军都来了,红巾军不可能这么嚣张。”
知道家里人会担心, 夏云华也没敢耽搁,脱困之后,就给家里写信报平安。
他还活着, 暂时没事, 只是想留在南井县, 先不回来。原因很简单,他要对相信他的百姓负责。
众所周知,当地的百姓起义, 第一个拿来祭旗的,就是官员的脑袋。前任南井县令的脑袋就是这么没的。
夏云华的脑袋也差点没了, 但有人闹事围堵县衙的时候,却有更多的人站出来,替他说话,不准叛军动他。
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完了,没想到还有人舍命救他。挡在他前面的百姓,宁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