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
那位官员说:“临安罢了。”
花满楼只是点点头,随后在官员的注视下,在自己的账单下记下了那些金叶子。
官员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牌令,放到了花满楼的桌子上,随后挥挥手就领着身后的侍卫走出了曲仙楼。
“嗯......话说这些官员真是有钱,这些金叶子,可够我花好几月的呢。”花满楼拿过那块牌令,突然皱起了眉头,望向了二楼的闭门包厢。
戚风明。
北明桓玄侯。
*
大抵是韩轲方才一番打斗,确实饿了,便将早已凉掉了的饭菜凑合凑合吃了起来,但也没有多少胃口,挑挑拣拣,这些特色菜剩下不少,于是韩轲便将官差招来,将剩下的饭菜打包好,递到了存中手中,令存中和小厮一起分享。
“惊泽。”韩轲轻声呼唤。
“嗯?”陈应阑询问道。
韩轲喝了一口茶,茶香浓郁,倒是冲淡了口中淡淡辛辣,而后蹙起眉头,压低声音说:“你哥没走。”
陈应阑明显愣了半晌,但终究是摇摇头,说道:“是我疏忽。”
“怎么?”
“昨晚逃离陈府的时候,惊动了一名守卫,怕把有人夜逃这件事情传出去,于是我便将他杀掉了,但是临行匆忙,我也怕惊动更多的人,于是没来得及处理尸体。”陈应阑哀叹似地叹了口气,喃喃道。
“你不是自称是陈府军的随身影卫吗?为何没有走正门?”韩轲更是苦涩难言,他的面色看起来更加难堪了,而后咬牙切齿地对陈应阑说,“我自以为你挺聪明的,没想到你这么笨,这么傻......”
陈应阑一锤头,说道:“完了,这要是被大理寺追查出来怎么办?我才刚重出江湖不过几天......”
昏黄的灯光映照在对面韩轲的脸上,晦明变化,阴晴不定,他不知单腿翘起来,用手帕擦拭着绣春刀上的血迹,明亮的刀身映照出韩轲犀利的双眼。韩轲没有带帽子,额前的单边一缕发丝随着烛火微微飘摇,他的眼眸中倒映着烛火乍明乍现的灯火。
“你忘了本官可是谁?”
韩轲顿了顿又说:“当今朝廷,除了魏德贤,其次就是本官,没有什么是用钱解决不了的事情。你若想保全身,本官自然会为你撤下悬赏令和追捕令。”
陈应阑却皱起眉头,面色不悦,目前大理寺肯定还没有追查到自己这里,但是他也恼火自己为何如此的疏忽,竟然忘了清理守卫的尸体。
见陈应阑的神色,韩轲知道他一定很担心,于是便提醒道:“你别怪本官说你,你也算是不少年纪了,经历颇多,历世深浅几分,你也大概知晓。奈何乱世之中,这天下风云可谓是一天一变,你离去了朝廷五年,这五年间多少翻云覆雨你又知道一二?”
韩轲站起身,走到了陈应阑身前,微微俯下身,直视着陈应阑。随后微微眯起眼睛,眼眸晃动,鼻尖温热的呼吸扑打在陈应阑脸颊上,周身都是淡雅素昧的香气。
“本官只手翻云,只手覆雨,可是我却总觉得这朦胧烟雨间,差了点儿韵味。”韩轲擡起手,用微凉的指尖轻轻地点着陈应阑的鼻尖,说道,“差了点儿经历半生腥风血雨,归来后仍是一尘不染之韵。”
此刻间,鼻尖的微凉恰如春光和煦的清风,轻轻地扫过了陈应阑的心头。让原本冰天雪地的心房,刹那间杏花盛开,春意盎然。
但是陈应阑听完韩轲的话语,确实不清楚这五年来朝廷世道是如何变化的。他一直甘之如饴地做着甘州影卫应有的职责,目光所及之处,不过是地方政事,但节度使和知州会即刻平息,他一个影卫也插手不进。
“这五年,我流失太多了,不过我不需要你为我,交上大批财权,撤下我的悬赏令和追捕令。至于那些捕快,我自有办法。”
韩轲冷哼一声,嘲讽道:“你有什么办法?惊泽,不是我说你,是陈家待你,你任性惯了,逞强极了,真以为自己还是五年前仍在追求世道真理的御史大夫?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好认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你现在只是一介影卫,无法干涉权政之事。”
接着,韩轲走回到自己的位置,翘起了二郎腿,从袖管里掏出一只折扇,“刷”的一下抖开,折扇是白素的,上面写了四个大字,从右往左依次是“虎落平川”,简洁明了,格外醒目。
“知道那些客官怎么说我吗?”韩轲一阵轻笑,一脸平静地复述着客官的话,“他们说本官是‘贪财好色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