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悲去来兮(一)
第六十五章·悲去来兮(一)
厥缁,天光十一年。
上京,大明殿内。
帷幕深帐内,满朝文武正跪地俯首,他们各个吓得瑟瑟发抖,无论南官还是北官,皆都不敢擡头,不敢直视着坐在高台之上的那个人的眼睛。
萧飞鸿翘起二郎腿,背脊靠在椅辈上,她一拍面前的案台,起身高吼道:“都给我擡起头来!”
正说着,大明殿两侧的侍卫带领着一众小队兵马进入了殿内正中。满朝文武有进有退地各退到一旁,这才有胆擡起眼眸,凝视着那一众小队兵马,为首的叱罗焘器宇轩昂地走了进来,来到萧飞鸿脚下,抱拳躬身。
“回禀太后,衢州城已经洗劫一空,北明那边暂时没有任何抵抗能力。而衢州城毁于一旦,已经对长江以南的地区起到了压制的作用。”叱罗焘看了看萧飞鸿有些复杂的神情,便立刻道,“长江以南最近的地区是临安,临安那边的守卫大概是不敢动兵一毫。”
原以为萧飞鸿会将自己大肆表扬一番,还可能并列自己的兄长们——叱罗彦和叱罗谷,然而叱罗焘却迎接到的是一碗烧的火热的沸水。滚烫的液体直直地扑洒在他布满刀痕的脸上,热到叱罗焘刹那间原本愈合的刀痕一下子就裂开,鲜血满目疮痍。
“真是够给你脸了!”萧飞鸿骂的很是难听,她掀开衣袍,亦步亦趋地走下高台,脚步逼近叱罗焘,她指着叱罗焘,愤懑地道,“让去讨衢州城只是给予北明一个压制,而不是让你们把衢州城屠戮一番——日后厥缁若是步入中原,你让中原百姓如何想?”
叱罗焘不解为何萧飞鸿会那么生气,只好小声嘟囔道:“又不是没给北明一个压制......”
见状,萧飞鸿微蹙眉头,她忧心忡忡地说:“民,水为之。君,舟为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萧飞鸿叹了口气,眉头紧皱,“你的兄长没教你每攻略一块城池,定要善待里面的百姓吗?”
叱罗焘失落地垂下头,他跪在地上,双手蹂躏着下面铺垫着的金丝绸所做的地毯。和那些周遭百官一样,同样都不敢擡头看立在自己眼前的萧飞鸿。
“本来我不想这么快就和北明宣战的。”
萧飞鸿没有在管仍旧跪在地上,沉默不语的叱罗焘,而是兀自地走过脚下一级级长梯。走到长梯的顶部,擡脚再度登上高台,她一声令下,满朝文武皆都从四周重新聚集到大明殿的中央,跪着的没有一人,站着的全部都是。
她从案台上握住闪着光亮的金樽,从酒器中倒了一盅酒,倒进了金樽之中。金樽的樽口处很快被醇香的酒水沾满。她一脚踏在案台上,擡手举起金樽,仰天大口而下,一口闷进。
喝完时,萧飞鸿擡起衣袖擦了一下嘴。而后,她撩起眼皮,低头看着那些文武百官,戏谑地笑了。
站直身体,大声道:“眼下,三日之期就要到了。明日,若是漠北都护府还未给厥缁一则告令,那么厥缁将会对北明正式宣战。”
自古发生战争,两方交战时,为了给予对方尊敬,定要在开战前有宣战一说。有了宣战的前车之鉴,战争才是正规的战争。若没有宣战,则被视为偷袭。偷袭之战,乃是小人之心龌龊者之有之。
然而,萧飞鸿身为北明最为年轻的一代太后,儿子年幼暂未长大,朝政还是由萧飞鸿只手搭理。她有勇有谋,智勇双全,自小时候,便耳濡目染儒家德礼法之美常,治国理政自然沾染了不少儒家风采。
所以,身为掌权者,萧飞鸿给予弱小的北明一个应有的尊重。
此话一出,萧飞鸿便开始排兵部署。她先是让侍卫从兵器库拿出厥缁和北明的两张疆域地图,铺展开在满朝文武百官面前。
“作战当有谋略。”萧飞鸿反复对比两张疆域图,而后用朱砂笔,在地图上画了四个圈。
四个圈分别是漠北一带丶沧州一带丶晏都一带丶长江南岸。
“四个地方若是只挑一个地方逐个攻破,不知成败。当然成败后说,只是会耽误不少时间。”萧飞鸿分别指着漠北一带丶沧州一带丶晏都一带和长江南岸,又说,“如果将厥缁大军分成四个不同的组别,以局部推拉整体,便是个好方法。如果一个地我们厥缁攻不破,那其他地方总会有弱点,能让厥缁攻破。”
她继续道:“就拿漠北一带和沧州一带举例子。漠北对于厥缁来说至关重要,可是沧州更是。首先,沧州和漠北都是北明与厥缁的交界处,若是这两个地方攻破,哪怕只攻破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