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第 91 章
◎大理寺丞◎
万安县今日的早市比往日热闹。
那几个贪官污吏今日就要被押解回京受审, 百姓们早早就侯在街道两旁围观唾骂。
烂菜叶子和臭鸡蛋一直往太子那辆马车后面的囚车上飞,两旁百姓们愤慨的骂骂咧咧声不断。
这镇上的郎中到底不如宫里的太医,是以虽然太子的手受了伤, 但两人也没在这万安县多停留,还是照着原计划回京。
昨夜阿蓁怕太子如郎中所说的,可能会发高热, 也怕压到太子的手,一夜都没敢熟睡,直到拂晓才耐不住眯了一会儿。
今晨起来,萧宴祈发现小姑娘眼下的乌青,又气又心疼,昨夜他服了药睡得沉, 竟没察觉小姑娘守了他一夜。
现下上了马车,他立即按着人在软榻上睡下,给人细心掖着被子, 拍着小姑娘的背哄人继续睡会儿。
外面吵吵嚷嚷的, 阿蓁哪还睡得着。
她翻身趴在太子腿上,仰头看着他紧张的样子不禁有些好笑, “殿下,瞧你紧张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受伤的是阿蓁呢!”
萧宴祈指腹抚上小姑娘眼底的乌青, 轻叹了一声,“原还说着顺道带蓁蓁出来游玩,现在这样是哥哥食言了。”
“殿下没有食言呀,殿下陪着阿蓁去了庙会, 去了灯会, 阿蓁可开心了呢, 就是害得殿下受伤了。”
阿蓁伸手去碰了碰太子受伤那只手的手指,因为怕牵扯痛他,也没敢握住,神色变得恹恹的,小嘴难过地撅了起来。
萧宴祈却反手握住了小姑娘的小手,宽慰道:“这点小伤对于孤来说算不得什么,很快就会好的。
他擡手捏了捏小姑娘撅起来的小嘴,好笑道:“蓁蓁别替我难过了,昨夜一夜未睡,现下快些睡会儿,回到上京正好是晚膳时分,我先差人送你回东宫,到了就叫你。”
阿蓁环上太子的腰执拗道:“不,阿蓁要陪着殿下去大理寺,殿下什么时候回东宫阿蓁就什么时候回。”
若是她不等着,太子一忙起来,怕是会忘了自己身上还带着伤,又不知要交待那些官员到何时,晚膳直接不用也说不定。
她怕太子不答应,又爬起来蜻蜓点水般啄了一下太子的嘴角。
抱着太子没受伤的那只手臂,声音软软撒娇道:“阿蓁不耽误殿下的正事,就在马车里等着殿下回来,好不好呀?”
小姑娘这般撒娇,萧宴祈有哪回能狠下心来说不的,现在自然还是点头应下。
况且他也知晓小姑娘并非是不识大体黏人,不过是怕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为着案子劳累罢了。
“好,都答应蓁蓁,”萧宴祈把人塞进锦被里,“那现在可以睡下了吧?”
马车已经辘辘驶出了万安县,行至了林间官道上,外面的喧嚣逐渐远去。
阿蓁打了一个哈欠,抓着太子的手在锦被下终于乖乖睡着,直到黄昏时分,马车回了上京,行至大理寺前停下都未醒。
萧宴祈没叫醒人,给小姑娘掖好被子才下了马车,外面,大理寺丞叶长榆早已接到文书带着人在等候着。
因着有昨夜行刺一事,萧宴祈吩咐了夜一夜五与一众侍卫在马车旁守好,又不放心地嘱咐了一番,才随着叶长榆进了大理寺。
叶长榆在朝堂上见过几次太子,他印象中的太子是个清冷矜贵,城府极深之人,他也佩服太子的手腕与魄力。
如今看着太子似个老妈子般吩咐那几个侍卫,又一步三回头不放心地频频看向那马车,不禁开始好奇起这马车里是何人。
他曾听同僚们说过一些太子这些日子的风流韵事,知道太子身边养有一个小姑娘十分得宠,也听未婚妻顾月澜说过一嘴太子身边的小姑娘与她十分投缘。
如今看着太子这般紧张的样子,想来那马车里便是那小姑娘了。
也不知里头的女子是何等的倾城之姿,竟让太子这般清冷如谪仙的人这样牵挂。
不过叶长榆素来是个不喜欢多管闲事的人,再好奇也只是多瞥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跟在太子身后进了大理寺。
萧宴祈进了官廨后径直在上首坐下,命身后的侍卫将几卷卷宗交到了叶长榆手上,又简单讲了这两日所发生案子的经过。
“接下来去缉拿梁斌与许明远一事,便劳烦叶大人跑一趟了,此事关重大,又涉及皇子与朝中要臣,理应交由大理寺来主审,叶大人审理时若有疑问可随时来找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