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红楼梦之承影 > ☆丶二十九丶提亲

☆丶二十九丶提亲

等到宝钗身体痊愈,薛姨妈带了她一道去了趟贾府。说是前些时候家中出了那么多事,多亏了王夫人与贾家照拂,眼下见宝钗身体好了理应前往答谢,也是亲戚情分上时常走动才不生疏了。

王夫人含笑道,自家亲戚还这么见外的,又拉了宝钗的手,问她身体可好了么,有什么想要的丶想吃的,若是她母亲想不到,跟她这个姨娘说也是一样的。宝钗一一应下了,王夫人又对着薛姨妈叹道,你也不用为那门媳妇的事烦心了,我要是有个宝丫头这样的女儿,就什么也不想了,可不比我儿子强上百倍呢。

薛姨妈听她提起家中之事,忍不住就抹起了眼泪来,宝钗瞧出母亲与王夫人姐妹相聚,像是有些话要说,于是劝慰了几句,就告退了出来。

按理说母女俩登门拜访,是不能不见贾母的,但听闻老太太病了不见客,稍稍打听才知道,听说孙府里传来消息,说迎春不大好了。老太太又伤心又急苦,再想到最疼的外孙女今儿病况也转重了,故而心中烦恼头风就犯了,于是就闭门谢客起来,惟有宝二爷来了老太太才精神好一些搂着他说会子话,眼泪却又下来了。

宝钗怔怔了站了一会儿,这才转身又往四丫头屋里去。到了惜春那儿,却不见她人,听小丫头们说,惜春近来每日里都去栊翠庵找妙玉说话。宝钗也知道惜春年幼时常笑言要剪了头发做姑子去,及到她长大性子越发冷清,除了和尼姑们一道论禅说佛经,竟是一概不上心了。到这份上,虽说长辈不会允了她真的出家,但即使养在这侯府之中,也终日茹素念经,与缁衣女尼没甚区别了,不过是青灯古佛了此一生了。

潇湘馆依然是府中最清净之处,这天林姑娘睁开眼来,精神倒似比往常更好些,就吩咐紫鹃把那年的旧帕子找出来。

紫鹃跟了她这些年,是最明白她的心思的,就到箱子里把上头题了诗的帕子翻了出来,递到了姑娘手里。

黛玉抚着手中的帕子,不用去看帕上的字迹,那原是当年灯下字迹一字一句亲笔写就,过了这些年却仍印在了心上: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那年宝玉特意派了晴雯过来,送了这两条帕子给她。她初时不解,后听得是旧帕子才了悟了其中之意,感慨这世上终是有她的知音人。自从她病重后,王夫人吩咐了,不让宝二爷过来扰了姑娘休养,如今算来也有月馀未见了。她在府中十年,这一番心事,有人知道过,临了也就再没有什么牵挂的了。

那年晴雯没了,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时,两人还曾一道讨论文辞,最后宝玉将其中一句改为了“茜纱窗下,我本多情,黄土陇中,卿何薄命”,想来早已应了此时了。

黛玉耐不得寒,将及入冬的天气,屋里就生起了炭盆,她微微直起身子,伸手一够,将那两条帕子搁在火盆上焚了。紫鹃回头瞧见了,急忙上前却抢救不急,忍不住就落下泪来,说姑娘何苦如此。

她却笑道,如此方能干干净净地去呢。

她这点精神折腾完了,又昏睡了过去,宝钗走进来时,见了黛玉这光景,心中一痛,已是明白了七八分。

她一时不敢走上前去,还是紫鹃见了她来,低声换了两声,林黛玉竟是悠悠地醒转了过来。

宝钗在她榻前坐下,只拣无关轻重的话聊着,竟是连她的身体喝药之事也不敢问了。

黛玉却只微微笑着,也不说话,忽而又喘咳了一阵,缓过来后轻声说,“宝姐姐,今儿也就当是你送过我了,我心里很欢喜。”

宝钗一听这话,悲从中来,却勉强笑道:“好好的,怎么说出这话来,也不——”吉利二字却是再也说不出来了。

黛玉却道:“泪已尽,情已偿,到此时方才是解脱了。”然后又闭了眼,再和她说话不见应了。宝钗也只好告辞了出去。

紫鹃离不开黛玉,吩咐雪雁送了宝姑娘出门。宝钗见这个小丫头已是只会哭了,只好叹了一声,宽慰她两句,让她不要带着泪痕进去,平白让姑娘伤心了。

她一个人缓缓走着,忽而瞧见了前头一座凉亭,才想起那年就是这儿,紫鹃追上了她,跟她说了那些话。

她那日也曾想过,或许林丫头的病能好起来,贾母做主成全了她与宝玉的婚事,那时候她和母亲才会真正离了荣国府……

到今日才知道一切皆是妄念。

那个问她可想过离了这高墙深院之人,也已经不在了。

兄长离京之后,她反覆想过那日的对话,终是明白那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