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麦冬屯
掌儿向沈云易告了假去街里。
上次去麦冬屯是空着手去的,这次她要多买点东西。
她这一走,就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了。
掌儿先去了米粮铺对掌柜的感谢一番,又是在那买了大米一百斤,小米五十斤,还买了精面粉二百斤。
她没要粗粮都是买的细粮,大姐吃不了粗粮,而且还有小外甥女,这些够他们吃些日子。
东西太多就先放到铺子里。
掌儿出了米粮铺,又去了布铺。
上次去麦冬屯发现大姐和宝丫衣裳虽然没有补丁,但也洗的有些发白,这布料也不能少买。
布铺的掌柜是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很是热情。
淡青丶杏黄各要了两匹,这两种颜色大姐穿正合适,又给钱婶子姐夫选了绛紫和湛蓝各一匹。
还没忘给宝丫选了一匹浅粉的布料和一盒新颖的绒花头绳。
掌儿没有买那些不适用的丝绸,买的都是实用的细棉布。
最后又把掌柜推荐的,那几匹碎花棉布也一起买了。让布铺里夥计先把东西送到米粮铺。
糕点掌儿没买那么多,这边天气热东西不经放容易坏,两盒白米糕,两盒枣泥酥,黄糖红糖各两包。
又在街尾买了半扇猪肉,和屠夫说好先放在肉铺一会再来取。
掌儿这才提着糕点往回走,路上还想着这么多东西一会儿要雇辆牛车才能装下,没想到米粮掌柜看她买的东西不少已经给她找好一辆牛车,米粮布匹都装好了。
再次谢过米粮铺的掌柜,把糕点妥善的放好,又去把猪肉装上牛车。
“姑娘,咱的东西太多,去麦冬屯得要绕路走大道才行。”赶车的中年汉子一脸憨笑解释。
等坐在车后边的掌儿应了一声“好”。
赶车的汉子这才加快了速度向城外走。
和上次掌儿走得路不同,出了城门没有走山路而是绕到山道西边的大路而行。
掌儿坐在牛车上,背靠着身后的米面袋子,享受着难得清闲。
有时候苦难和机遇都是并存的,只要解决了苦难,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大姐就是这样,前些年吃的那些苦,总算苦尽甘来了。
她上一次就看出来了,大姐现在很幸福。
看着宝丫那肉乎乎的小脸,钱婶子就不是一个苛责儿媳的人,也不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婆婆,那个便宜姐夫也看得出来是个会体谅人的。
只要大姐病症治好,她也就没什么放不下心的。
牛车到钱家小院时,钱氏正抱着宝丫要出门,一看到她立马热情相迎。
“她小姨赶紧进屋歇歇,喝口水。” 钱氏看到掌儿笑着招呼一声,又冲着院里喊道,“宝丫娘,她小姨来了!”
“我不累,还有一些东西要搬进来。”掌儿笑着摆了摆手。
钱氏把宝丫放到地上,往牛车一看,可惊住了。
米粮大袋子七八个,各色布十几匹,旁边还有一摞糕点,还有半扇猪肉搁在前面。
宝丫她姨也忒破费了。
钱三里两口的听到喊声也出了院,两人也被这堆成山的东西惊住了。
“钱婶,大姐,姐夫,别愣着,赶紧往院里搬啊,一会车夫还要赶回去。”
掌儿说完,抱着两盒糕点就往院里走。
经过宝丫时,正看到她眨巴眨巴的眼睛望着自己,便笑着问她:“宝丫你还认识我吗?”
宝丫仰着圆乎乎的脸蛋,有些怯怯地叫着:“小姨。”
昨天奶奶和爹爹告诉过她,她都记得。
听着宝丫软软糯糯的声音,掌儿脸上的笑容加深:“走,领小姨去堂屋,小姨给你买了糕点,你看看喜欢吃哪种。”
宝丫一听有好吃的眼神亮了亮,也顾不上奶奶和爹娘了,一蹦一跳地拉着着掌儿衣角进了堂屋。
“娘,媳妇,这东西……”
钱三里看看媳妇又看看他娘,这老些东西可不少钱,他们能收吗?
他知道这个小姨子在大户人家当丫鬟,也是不容易的。
“一会儿牛车要走,先把东西搬下来再说。”
上了年纪的钱氏想的很清楚,这宝丫她姨买这些东西全都是为了她姐,东西都买了不可能再退回去。
大丫也心疼妹妹,这猪肉二十五文钱一斤,更不要提那些米面糕点布匹了,这些东西加起来没有七八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