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年礼的人
腊月二十三,山上落下厚厚的一层积雪。
一道道劲风飞驰电掣般向山下袭去,漫天的迷雾都不遮挡不住她们的脚步。
冲破了迷雾,山脚下就出现一处新盖的庄园。
宋三娘早早起来和夥计们把院中的积雪扫干净,又让王婶子煮了一大锅的姜糖水。
这不一听到大门被扣响,就小跑着来开门。
等看到掌儿师徒一行人,宋三娘笑得见牙不见眼。
把人招呼进屋,又添了几盆火炭,看她们把一碗热腾腾的姜糖水喝完,这才有时间聊家常。
中午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后,居住在附近的弟子陆续被接走,那些家长也不是空手来的,带了不少年货。
掌儿看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就是家里晒得干菜,蘑菇之类就没拒了。
在农庄休整两天,宋三娘也要带着如祥如意回老家了。
乐平小郡主没让王府的人过来接她,和师父一行人一起回金都。
金都安居堂义馆,也是个大变样。
人越来越多,显然是不够住的,现在店铺生意蒸蒸日上,银钱不缺,崔婆婆和众人商量一番,年前就把挨着自家近的几户院子买了下来。
现在几个院子修整一番,重新划分,前院有绣居丶药院丶书院丶还有一个雕刻院等,都是根据兴趣分配的。
后院更是宽阔,足够孩子们撒欢了。
掌儿一行人回来后,义馆里足足热闹了三天,大家贴春联,挂灯笼,穿着绣坊做的新衣裳,脸上都带着幸福的笑。
书房里,云娘把年终的账本拿给掌儿看,虽然掌儿心理知道店铺赚钱,还是被上面的数字惊艳到了,不过有五十六义馆和五十八善堂两项巨大的支出,剩下的就比较可观了。
“大家辛苦了。”
掌儿合上账本,起身依次给崔婆婆云娘等人倒茶。
“以后天星宗内的事物会越来越多,恐怕安居堂这边要多麻烦各位了。”
“掌儿说的哪家话,自己家里的事,哪能叫麻烦。”云娘一听掌儿这般客气,立马浑身别扭。
“是呀!自家姐妹哪还用这般客气。”
小荷在边和府回来,整个人也沉稳起来。
“其实,掌儿的话也对,这一年大家确实够辛苦的。
书斋,绣铺,药坊,义馆,善堂,布庄,药田……还有家里这些人要管,确实费心费神。
老婆子想着明年开春,提几个孩子上来,在身边带着,也好替你们分担一些,将来……”
崔婆婆扫了一眼云娘接着道:“将来你们就是嫁人生子了也好有个替手。”
一看崔婆婆望着自己,又说些嫁人生子的话,云娘不知道想到什么脸红了起来。
芍药和小荷一听这话,立马来了兴趣,凑过云娘身边问情况。
可云娘嘴硬的很,半点也不肯透露。
掌儿扶着崔婆婆去院里走走。
对于云娘的事,崔婆婆也没瞒着。
“那男子叫白盛,是喜临楼的东家,经常来书斋买画,后来不知怎么的跟云娘看对眼,不过两人还没捅破那层窗户纸。”
“白盛此人如何?”
崔婆婆拍了拍她的手,笑道:“就知道你关心这个,放心这人我见过,也调查了一番,人品没问题。”
“有崔婆婆把关,是云娘的福气。”
婚姻对于女子来说是大事,掌儿不希望云娘在此事上有波折。
“行了别说她了,说说你吧!你的婚姻大事可有考虑?”
崔婆婆脚步一停,望着掌儿问道。
听到这话,掌儿脑海里闪过一抹白影,不过很快就被她压了下去。
“掌儿现在的心思都在天星宗,其他的随缘吧!”
说这话时,掌儿眸中闪过的黯然,没有逃过崔婆婆这双锐眼。
崔婆婆眸色一动,看来这丫头心底已经有人了,只是不知这男子是何种情况。
乐平小郡主在安居堂有些乐不思蜀,但还是被王府的人带了回去。
王府送来的年货足足有三马车,还没等众人卸完车,沈家也送来了五马车的年货。
这些人情往来时,崔婆婆都带着小碗,俨然一副接班人的打算。
掌儿也选了一些年货送到百草镇也不知大姐收到了没有,二姐在孤云国也不知什么情况,三姐还是没有消息。
次日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