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者带着几分好奇问道:“杨大师,听说您手里的汝窑洗在对着光线照射时,其底处会出现一轮满月般的光芒,是真的吗?”
“诸位请看!”
杨建设微笑着,将手中的汝窑洗对准了灯光照射。
果然,就在汝窑洗的底部,一轮满月般的光影清晰地显现出来……
于丰年仔细看了一眼,这满月之影比起他在国家博物馆见过的那只更加生动传神。
“妙啊,实在是妙!从未想过此生竟能得见真正的汝窑洗。”
“的确如此,今日一来可谓值回票价了。”
“青天之色的汝窑洗,极为少见...…”
这时,一个老者问道:“杨小友,此等佳作可否出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建设轻轻地摇了摇头:“不出手。”
周围的客人闻言皆是点头应和,表示赞同。
毕竟,若自己拥有了如此珍贵之物,也定不会轻易卖出。
赏玩一番后,活动继续。
于丰年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今天大家都看得过瘾了,交易部分现在正式启动,不知谁先来?”
实际上,今天的交易环节才是活动的重点。
不少人在参与收藏之余,也有实际的生活需求。
这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大多数人都面临着经济上的困扰。
然而,对于收藏界人士而言,只要手中有钱,遇见心仪的物品便会立刻购买;等到钱财告罄,生活难以维系时,他们就可能会选择出售一些收藏品以解燃眉之急。
在这样的背景下,藏品的价格往往会跌落到较低的水平。
人群中的一位穿着深色长袍的老者应声答道:“我来试试运气。”
苏文武带着笑意回应道:“张老,您准备出售什么珍宝?难道又是那只珍贵的翡翠扳指?”
这位张姓老者苦笑一下,说:“那扳指是我珍爱之物,怎能轻易放手?今日我想卖的是一个青花瓷瓶。”
“此乃康熙时期的精品,诸位不妨来鉴定一番,若价位合理,我可以考虑卖出。”
杨建设默默开启了‘鉴宝技能’查看该物品。
鉴定结果显示:
类型:瓷器
名称:清代官窑牡丹纹青花瓷瓶
时代:大清国康熙年间制
估价:一百万元
看到这定价,杨建设心中暗许,这些收藏爱好者真是出手不凡,随意拿出的便是精品。
“老张,我愿意给你三十元。”
有人报出价格。
张姓老者的眉头紧锁,似乎觉得不太满意:“还有没有更高一点的呢?”
另一位年轻人立即接茬:“我出三十一元!”
紧接着一位年长的人又提高到三十三元,之后场上的年轻人就没有再跟风提价。
显然,与几位资深藏家相比,这个年轻小伙子的资金实力还是稍显薄弱。
在报价至三十三元后,现场一时变得安静无声。
杨建设默默地分析着场内的气氛,这种交易方式几乎与后来的拍卖无异,唯一的不同是没有专门组织拍卖的人和场所而已。
“三十五元!”
沉默良久,又有另一位老先生提出更高的出价。
此次增额之后,现场的寂静程度更深了。
杨建设不禁感叹,这场交易确实有点简陋,每增加的价格都是一两元的差额。
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这已是常态。
确认价格已经达到一定标准后,于丰年询问:“张老,三十五元的话,您可以出售了吗?”
张姓老者略微犹豫了下,终于答应:“如无更高出价,三十五我便卖了。”
他的声音里略带不甘,显然对这个价格并不完全满意。
“三十六。”
正当此刻,一个清爽利落的声音从旁插了进来——是苏小雨。
想到这一点,杨建设便收声了。
既然心爱之人想要购入这件价值百万的青花瓷,他也就不再争抢。
对这样的宝贝,杨建设虽然有些心动,但他并不急于占有。
"三十六,还能出更高价吗?" 张姓老者询问。
"没了..."
"不想要了..." "贵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