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前尘·缘起
◎那我甘愿沈睡。◎
混沌之初, 万物还未苏醒,盘古开天辟地,天地相接, 连成一线, 望不到尽头。
女娲造物, 丰富世界。
春夏山花烂漫,秋冬落叶缤纷, 四季美景,美轮美奂。但,最引人注意的还是,一株莲花,那不是普通的莲花,而是一株并蒂莲, 一根茎,两朵花,开在巨大的水池里, 有且只有一株,漫天水色, 点着一抹娇嫩的红。
那是女娲用来排忧解闷的东西。
因为这个新生的世界活得东西实在太少了。
女娲觉得孤独, 于是用泥土捏了一株莲花, 种在水池里,灌注日月丶天地精华,赋予他们神性, 一株用来说开心事, 一株用来说伤心事。
莲花是生灵, 但却不会移动, 不会说话, 只会随着四季变化而变化。
女娲的心事有了倾诉的地方,得不到回应,还是会感到孤独,于是,女娲按照自己样子捏造许多小人,并赋予他们说话丶奔跑的能力。
神说,太孤独了,于是,便诞生了人。
光会说话还不够,面无表情不好看,还要会表达情绪,可以感知别人的情绪,于是,女娲赋予他们七情六欲。
他们嬉笑,打闹,天真无邪,在漫山遍野中赤着脚奔跑,看见同伴摔倒了,哪怕不认识也要拉一把,互帮互助,没有任何消极情绪,于是,善良诞生了。
有很多人陪着说话,女娲不再孤独,池子里的并蒂莲就用不到了,被冷落了。长期不打理,水池中生出许多杂草。杂草与并蒂莲抢夺水中的养分,位于水中央的并蒂莲渐渐失去了生机,水嫩的花瓣开始脱落,茎叶枯萎变黄。神奇的是,不是两株莲花都是那样,其中一朵莲花却没有变化,长势反而越来越好,花瓣开得越来越粉嫩,茎叶越来越玉立。
大概是拼命汲取营养的缘故,也可能是另一株莲花放弃了生的机会,将池中的营养让给了另一朵莲花。
有一天,女娲看见漫山遍野的山花,终于想起被自己遗忘许久的莲花,飞到水池边,看见开始枯萎的并蒂莲,心中惊讶,继而失落,觉得自己太自私了,用得到的时候好生照顾,用不到的时候随意抛弃,不配为一个神。
自责的眼泪落入池中,枯萎的莲花疯狂生长,茎叶抽长,嫩绿色的荷叶长满莲花池,娇嫩的并蹄莲生长于池中央,花朵一瓣接一瓣展开,露出中间的花蕊。
看着眼前此景,女娲大惊,那莲花之上赫然躺着一个刚露雏形的小孩。
女娲拖着长长的蛇尾飞到莲花之上,查探情况,神情露出诧异之色,这孩子竟然和她捏造的泥人不一样。
泥人虽有七情六欲,却不会表达,神情几乎是死板的肃然,情绪不会外露,永远一副“漠不关己”的样子。这个孩子不一样,她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泥人没有的东西,是生机,是干净如水,洁净完美的无暇的灵魂。
女娲爱怜的看着莲花之上的孩子,神情慈悲,“原来这就是因为爱而诞生的孩子。”
充满生机,拥有灵魂,干净纯粹。
沈思片刻,女娲觉得这么特殊的孩子应该像自己一样拥有名字,于是,便给他起名,长衡。
长衡的生长速度很快,学会说话,学会跑,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女娲也感觉到了,长衡和那些泥人不一样,长衡会生长,身体上会有变化。泥人不会,女娲捏得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会变高变矮,也不会变胖变瘦。
这些变化引起了女娲的好奇心,她开始观察长衡的生长,发现长衡的生长跟泥人的善意有关,一天里有多少泥人帮助其他泥人,长衡就会有多少的变化。有一天,没有意外发生,没有泥人需要帮助,长衡的生长变得很迟缓。
女娲不得不感叹,这就是爱的力量吗,她照着长衡的能力,赋予泥人爱的能力,让泥人也学会生长学会爱人。但这是神仙的法术,学会的爱的能力不如长衡的纯粹,偶尔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同时,她又想到另一朵莲花,那是她按阴阳两极捏出来的并蒂莲,阴阳互补,相生相克,如果长衡代表善良,那另一朵莲花则代表极恶。
极恶出现,这世界就会不美好了。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女娲前去莲花池,施法封印了另一株莲花,延缓其生长,并慢慢抽其养分,让莲花慢慢死亡。
无人注意到,结印封下时,莲花的生长速度显而易见增长。
数百年后,女娲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