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卡想了想,决定采购点其他的。比如,当地卖得很好的宝石什么的。另外,他还采购了大量的铜……
在欧洲,此时白银和铜的比价是1比15左右。而在印度,白银和铜的比价,却是1比100。
德拉卡记得,马林曾经说过要多造点火炮的。于是,他开始采购铜锭,好给马林拿来造炮。为此,德拉卡花费1万金币,买了35吨铜。然后,宝石啊什么的稀罕物,也买了几吨。
接着,德拉卡想起,貌似马林要来印度采购硝石的。于是,他又去寻找硝石……
印度硝石果然便宜,每磅只要2.72个芬尼。一吨硝石,才要价150个金币。而此时,欧洲硝石价格,最低也要10芬尼一磅。高一点的,能要到15芬尼一磅。最关键的是,欧洲硝石产量少啊。你想买大批量的,根本买不到。
因为,欧洲的硝石,基本都是从茅坑里找出来的,产量很少。而印度这边,硝石丰富,价格也便宜。难怪英国东印度公司插手印度硝石贸易后,发了大财呢。
德拉卡一口气买了30吨硝石,并使用防水的皮袋子包装严密了,放在最后一艘船的的舱底,以防水防火……然后,船就装满了货物了……
再采购了一批粮食,并用加热泥封法储备了一批淡水后,哥伦布正式带着船队返航了……
至于返航路线,当然是原路返航。现在,即使没有马吉德,哥伦布也自信能够凭借着之间的航海日志沿着原路顺利返航。因为,他是一个航海界的优秀老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