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明仙师 > 第160章 边关之殇

第160章 边关之殇

紧凑而合理,确保了整个边关区域都在严密的监控之下。

在山林间,步兵巡逻队也在艰难前行。

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积雪中跋涉,仔细查看每一个可能隐藏敌人的角落。

树枝上的积雪不时被他们碰落,洒在他们的肩头。

带队的将领不时低声提醒着士兵们保持警惕,寒风中,他们呼出的热气瞬间凝结成霜,挂在他们的眉毛和胡须上。

徐达望着忙碌的士兵们,微微叹了口气,转头对身旁的朱棣说道:“老四,今天就是年三十,可保卫北平府,却有太多人无法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尤其是那被破的三关关隘,几乎家家户户挂白绫,这场战事,苦了百姓,也苦了这些将士啊。”

朱棣神色凝重地点点头,目光中满是沉痛:“岳父所言极是,这些牺牲的将士们都是大明的脊梁,他们为了守护家国,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而那些失去亲人的百姓,更是承受着巨大的悲痛。”

徐达紧握着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坚毅:“我们定要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安宁,绝不能让他们白白牺牲。当务之急,除了加强防御,还需安抚好边关百姓,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

朱棣思索片刻后说道:“岳父,我认为可安排人手,为那些牺牲将士的家属送去粮食、布匹等物资,帮助他们度过这个艰难的年关。同时,在边关设立祭祀之所,让百姓和将士们都能有个缅怀逝者的地方,以此慰藉英灵。”

徐达重重地拍了朱棣的肩膀:“甚好,就按你说的办。我们不仅要让活着的人感受到温暖与希望,更要让那些逝去的英雄们得以安息。”

两人相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坚定的决心,在这寒冷的冬日里,他们深知,守护边关、安抚百姓的责任,重如泰山。

徐达望着远方,眼神中满是痛惜与悲悯,缓缓说道:“大年三十,本是阖家团圆之时,可那些英勇的将士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他们的家人盼望着团聚,却只能面对无尽的哀伤。三关关隘如今一片素白,那是无数家庭破碎的悲恸啊。”

朱棣微微皱眉,语气沉重地回应:“是啊,将军。这些牺牲的士卒,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守护身后的百姓与家国。如今他们离去,我们必须给予其家人足够的抚恤与关怀,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亲人不会被遗忘,他们的奉献,大明上下都铭记于心。”

徐达深吸一口气,神情严肃:“抚恤之事,我会即刻安排下去。但仅仅物质上的帮助还远远不够,这些家属的精神创伤,又该如何弥补?”

朱棣低头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或许,我们可以在北平府为牺牲的将士们修建一座英烈祠。将他们的名字铭刻其上,逢年过节,组织百姓和将士们前来祭祀。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这种精神上的传承,或许能给家属们一些慰藉。”

徐达眼前一亮,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此想法甚妙。英烈祠建成后,不仅能慰藉家属,更能激励我大明将士,让他们知道,为家国捐躯,虽死犹荣。”

说到此处,徐达的目光变得坚定而决绝:“可鞑靼一日不除,边关百姓便一日不得安宁。此次他们虽退,但狼子野心,必定还会再来。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让边关长治久安?”

朱棣目光深邃,望向关外的方向,缓缓说道:“鞑靼地处草原,居无定所,擅长骑射突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边防的防御工事,打造更为坚固的防线;另一方面,需组建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深入了解他们的战术和习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时,还要与周边的部落建立良好的关系,分化鞑靼的势力,使其无法形成合力。”

徐达听后,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说的很对,看来这两年,你成长了不少。只是组建精锐骑兵,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极为庞大,且训练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朱棣点头称是:“岳父大人,此事确实急不得。但我们可以先从挑选有潜力的士卒开始,逐步培养,同时,也可向民间招募一些擅长骑射的勇士,充实骑兵队伍。”

徐达再次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说道:“老四,有此见地,实乃我大明之幸。你我翁婿携手,定要让鞑靼不敢再轻易犯我边境。”

两人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被白雪覆盖的大地,心中满是对边关安宁的期许和对未来战事的筹谋。

年关的氛围虽被哀伤冲淡,但他们守护家国的决心,如同这寒冬中的松柏,愈发坚韧不拔。

北平府,在老朱原定计划中,本该是属于朱棣封地。

自从季如风出现,提出藩王弊端,老朱便鲜有提及。

此番急援边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