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夜,温度下降的很快,阵阵冷风呼呼地刮过旷野,又很快消失在了远方的天空。
杨庄路口,这一片刚经历过大战洗礼没有多久的鬼子埋葬之地,又迎来了一阵悉悉嗦嗦的密集脚步碰撞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清晰。
在去往冀镇的道路方向,李明正带着手下的步兵连和两个新兵连在迅速朝着冀镇进发。
新兵们除了少部分上次参与过杨庄大战的新兵,其余的大多数都是初次出征,心里是既紧张又兴奋。
新兵连里,只要是班长以上,全是由兵营的老兵们组成教官团队,充任部队骨干。
教官们看着在行军途中一路乱哄哄的新兵连队伍,一路走,一路低声指挥:“都给我精神着点!排好队,不要乱!这是实战,不是训练,更不是演习,跟上队伍,别拖后腿,一定要听指挥,明白了吗?!”
新兵们虽然夜晚行军队列走的不怎么样,但是听到是去打小鬼子,个个都是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恨不得马上就和小鬼子们大战三百回合,全然没有一丝畏惧。
“终于能真刀真枪地跟鬼子干一场了!”新兵王强激动地压低声音说道。
他紧握着辽13式步枪,手臂上的青筋都微微鼓起,仿佛那枪已经迫不及待要在战场嘶吼。
他旁边的钱家大儿子钱宇的心中也同样涌动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脑海中则是不断浮现出前段时间那些被鬼子从冀镇里面赶出来,被迫去趟地雷的死伤惨重的老百姓们的身影。
队伍在夜色中悄然行进,直到靠近冀镇郊外,队伍才悄然停下,原地休整待命。
此时,钱宇看到老兵们一到地方,就迅速而有序地展开了行动,心中满是钦佩。
早已前出侦查敌情的侦查班,很快就带回来了冀镇方面驻军的情报。
冀镇坐落在南平路口北面的500米开外,紧挨着圪塔岭,地势东西高中间低,被圪塔岭和腰家岭夹在了中间。
小镇东西两边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山峰高耸入云,在夜色中仿若巨兽的脊背,为冀镇提供了两道天然的屏障。
冀镇东面有一大片开阔的水田,一直从冀镇延伸至泌河,腰家岭的山脚下,泌河蜿蜒曲折的河流穿流而过,河水不深,但水流湍急,将冀镇与腰家岭一分为二。
圪塔岭的山脚下,是错落有致的镇中心的居民区,房屋大多是砖木结构。
圪塔岭的东面山坡上,也就是冀镇的上方,有一座古老的钟楼,从钟楼顶端可以俯瞰整个冀镇的局势,如今已被鬼子改造成了瞭望塔,有一个小分队的鬼子驻守。
冀镇是南面通往安县的唯一通道,此刻被鬼子和伪军牢牢把守。
了解完地势和冀镇驻军的兵力,连长李明迅速做出了战斗安排。
冀镇只有一个鬼子小队和一个保安队,总共都不到两百人,人数甚至还没有李明的步兵连多,如果算上新兵连的200多人,李明他们的总人数已经是冀镇方面的将近三倍!
鉴于冀镇的鬼子兵力不多,李明决定兵分三路。
一路由迫击炮排和步兵一排组成,悄悄绕到镇西的圪塔岭,在战斗打响的一瞬间,步兵排立刻强攻钟楼,占领瞭望塔后,迫击炮排就地建立迫击炮阵地。
他们的任务是,利用迫击炮的火力优势,从上对下,对镇中心的鬼子驻地,指挥所以及镇南的主要防御工事进行猛烈炮击,打乱敌人的部署,为二排的进攻创造条件。
第二路为步兵二排和新兵连,从镇南发起进攻。
镇南民居相对密集,便于隐蔽前进。
先头部队由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他们将借助民居的掩护,迅速接近冀镇。
新兵连在老兵的带领下,沿着民居向镇中心推进,与从镇西的圪塔岭进攻的部队形成合围之势,逐步肃清镇内的敌人。
第三路则是剩下的步兵三排,趁着夜色昏暗,易于隐蔽,迅速从冀镇东面靠近泌河的水田绕过冀镇,直插冀镇北面,从而堵死鬼子和伪军往安县撤退的通道。
如此三面合围,彻底把在冀镇驻守的一个鬼子小队和伪军的一个保安队,全部消灭在冀镇。
战术安排完毕,一排,三排和迫击炮排首先出发,二排和新兵连,则是等待一排发起进攻后,同时对镇中心发起进攻。
新兵连主要的任务是感受感受战场氛围,跟着二排的老兵们打打助攻什么的。
时间没过多久,镇西圪塔岭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密集且清脆的枪响,“哒哒哒”的连续射击的声音,仿若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点燃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