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声巨响,王大鹏发起了对苏州城的进攻,苏州城内大量的民众被组织起来,站上了城头,一同保卫着苏州城。
义军驱赶着流民作为第一波送死的人,不断有尸体从城墙中被抛下来,苏州城太大了,大到数万人整个苏州城城墙都没有站满,面对着义军连绵不断的攻势,苏州城就像摇摇欲坠的房子,只需要外面的人轻轻一推就会轰然倒塌。
谢玄带着几个下人一同登上城墙,协助官军守城,战场上四处堆满了尸体,谢玄甚至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残肢打到了头。
随手拿开身上的残肢,谢玄拔出配剑,一剑送义军某个倒霉蛋归西,官军在苏州城内配置的守城器械并不多,随着义军用大量流民做掩护登上城墙后,器械更是没什么人用了。
谢玄当机立断,去往城内唯一一门火炮上,驾驶火炮对城墙下还没上来的大片义军开火,战斗愈发激烈在历经数个时辰的战斗后,义军收兵了。
苏州城太过于坚固,哪怕是城内的守军并不多,一时半会也完全攻不下来,况且损失的精锐过多也会使得王大鹏失去对整个义军的控制,所以王大鹏只得命全军在离城二里地扎营。
面对苏州城高嵩的城墙和宽大的护城河,王大鹏一时间犯了难,照这么下去,哪怕全军覆没,也没办法攻下苏州,光今天几个时辰就损失了数万人,王大鹏只能召开议会,同各统领,以及唯一几个读书人商讨一下会议。
众人围坐一堂,沉默不语。王大鹏清了清嗓子,率先打破沉默:“今日一战,我军伤亡惨重。诸位可有良策,助我军攻破苏州城?”
一位统领提议道:“可以打造更多的攻城器械啊。”另一人反驳道:“可是苏州城城墙高大,别说我们的工程器械了,连他们守城的器械都没什么用”
这时,一位读书人站起身来,缓缓说道:“我观苏州城河宽水深,若能设法渡河,或可寻得破城之法。”王大鹏眼前一亮,示意此人继续说下去。
读书人接着道:“我们可以建造一些简易船只,趁着夜色悄悄渡河,然后派一队精兵突袭城门……”话未说完,便有人质疑道:“此举太过冒险,万一被敌军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会议上众人争论不休,始终未能拿出一个万全之策。王大鹏眉头紧锁,暗自沉思。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找到破城之法,否则军心不稳,义军恐生变数。
现在义军内部已经暗流涌动,就在这时,义军内有一个读书人站了起来,他是王大鹏的侄儿---王朝
王朝是王大鹏,家中唯一一个读过书的,王大鹏一直对他很好。
王朝对着王大鹏说道“我们可以设法与苏州城内的家族联合,相信只要许诺一些好处这些猪狗不如的有钱人会有想法的,而且我可是听闻那个官军统领可不是什么好人,说不定我们能联通他。”
王大鹏眼神一亮,觉得此计可行。
“不过,如何才能联系到城内的家族呢?”有人发出疑问。
王朝微微一笑,“我自有办法。”
一天后,王朝成功地与苏州城内的同姓王家取得了联系。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成功的达成了合作,同时,王昭暗自联通官军统领纪磊,没想到纪磊早就有这个想法,当即一口答应,会偷偷留下布防缺口,届时破城以后,他会带着他的官军精锐投降义军。
但王大鹏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露出喜悦,“他完全能守下苏州,为什么要投降我们呢,他绝对生有歹意”王朝则说到“没关系的伯伯,等我们攻下苏州城,他们怎么摆布?还不是任凭我们。”同时还比划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谢玄望着一天都没有动静的义军,心中渐渐感到了不安,随即叫下人通知父母随时准备从城中的地道中逃出去,并告诉父母不要通知其他人,城中很可能已经有了义军的内应。
谢玄的母亲王静对传信的下人说道说到“哎呀,怎么能不通知其他人呢?就算要走也要找一下王家吧,王家可是历来跟我们关系都很好呢。”谢玄的父亲谢斌当即反对“小玄儿已经说了城中已经有了贼军的内应,还是快走吧”
王静说道“我给娘家留个口信就行。”
谢斌沉吟道“好吧,让下人去先去,我们先走吧。”
“不急不急,那些贼人还没开始攻城呢”
------------------
与此同时,另一边,王大鹏已经率军从通过王家和官军统领打通了东城门,全军鱼贯而入,迅速控制了大片城墙。
“不好了,少爷东城门丢了,快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