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的雪并不算大,没过多长时间,春天便到了,谢玄随即开始组织起整个金陵进行开垦,播种得趁早只要不犯灾,今天秋天就可以供养大军出征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几个月就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姜云手中的军队不断壮大,已经扩张到了约两万人的规模。其中,至少有八千名士兵能够身披重甲出征。此外,姜云还购置了大量的马匹,数量多达一万余匹。这些马匹虽然不能完全算作合格的战马,但用于派遣一些斥候还是绰绰有余的。
对于那些真正合格的战马,姜云精心选育马种,并建立了一个小型的马场。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场地来扩建马场,他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饲养少量的马匹。但这个小小的马场仍然成为了培养优秀战马的基地。
而随着金陵如火如荼的生产建设其他地方也完全没有闲着。
河北的战事到达了最后的决战,荆湖北路被朱杰睿基本上统一,一旦统一绝对会对中原形成极大的压力,也因此河北战事与湖北战事大概率会在秋天前结束。
南方其他地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川蜀和岭南俨然成为军阀的天堂,大大小小的军阀林立,如果再加上江南五路军阀(加上纪磊)朝廷成功对整个南方失去了控制力。
至于江南五路军阀,纪磊占据扬州,孙浩洋占据苏州,姜云占据金陵,陈丹宁占据常州,薛平安占据杭州。他们都不是单单只占据一个城市,而是周边一片地区和附近的城市。
这些时间段朝廷自然是下了诏书下来,可惜党争严重的郑廷并没有同意姜云的虚与委蛇,而是痛斥了一整其他军阀后,命令姜云去讨伐其他乱臣贼子。
朝廷不仅啥也没给,还想要姜云给他们干活,姜云自然是把朝廷诏书当废纸了,统一江南姜云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必须得是兵精粮足之后,现在出征短时间可能因为甲胄优势占据上峰,但是一旦没有办法快速拿下,粮草就会拖垮补给线。
只要拖上一年敌军就能有上千甲胄,越是托着工匠造的也越多,因此必须得有一次打垮敌人的底气才行。
某天,府外有人高喊“将军欲成大业,不可缺少此器啊。”面对门卫的阻拦,宋斌只是神色是失落,默默的离去。
此时,姜云和谢玄正相谈甚欢,然而姜云并未有太大反应,倒是谢玄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连手中的茶杯都顾不上放下,径直朝着门外冲去,并高呼道:“先生,请留步!”
宋斌听到声音后,转过头来,一眼便看到了以仁善著称的谢玄,他立刻跪地,双手呈上图纸,恭敬地说道:“鄙人自行研制的火器,必定能够助力将军成就大业!”就在这时,姜云也走了过来,好奇地看着宋斌手中的东西,不禁疑惑地问道:“这是什么火器?看起来好生奇怪。”
谢玄的目光紧紧盯着宋斌,眼中闪烁着兴奋和期待的光芒,他急切地问道:“先生,这种火器是否已有名称?”宋斌沉思片刻,然后回答说:“名为火铳。”
谢玄当机立断地设立了一个工坊,专门供宋斌生产火器。如今,所有的火器都已被收缴至朝廷手中,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将来必定会面临巨大的差距。
这个火器工坊虽然目前的生产效率较低,但只要能顺利统一江南,就可以借助这一优势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满足军事需求,还可以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发展机遇。
谢玄一边看着眼前正在与众将拼酒的姜云,一边心中想着:“大哥虽然是个好将军,但作为领导者来说还远远不够成熟啊”
谢玄认为姜云在对待人才方面不够重视,甚至有些轻视。他太过重情义,以至于放弃使用一些必要的政治手段来维护自已的地位和利益。而且,姜云在处理问题时下手不够狠辣,这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显得相对幼稚。
然而,尽管有这些缺点,姜云也有着令人钦佩的优点。无论他犯了多大的错误,都会毫不犹豫地承认,并承担责任。也因此,军中的各位将领都非常服从他的指挥,而他对每一名士卒都非常关心和照顾。这种亲和力使得军队内部团结一致,士气高昂。
正当姜云和众将们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谢玄走上前,将姜云扶了起来。他心中暗自疑惑:“大哥这家伙什么时候喜欢上喝酒了?”但脸上还是露出了笑容。
或许正是因为姜云的不完美,让谢玄感到他更加真实。谢玄深知,姜云绝对不是那种会轻易抛弃兄弟、朋友的人。
谢玄哪怕是喝多了酒,也并没有喜欢上喝酒,所以喝酒的时候谢玄大多数时候是不去的,谢玄已经派人接回来了姜云的妻子和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