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新控制地区有足够的官员,谢玄很早便开始培养大量新官员,大郑完全不缺读书人,各种官营学堂,各类私塾数不胜数。
郑太祖在终结唐末乱世以后,基本上击碎了武官控国导致四方战乱的混乱局面。但是如何平衡文武成为了郑代的首要任务。
虽然经过了黄巢起义和各种对门阀的打压使得地方豪强基本上完全失去了对中央的反抗。但是中央却出现了和大宋一样的问题,那便是党争。
郑朝党争最严重的时候,中央的政令朝令夕改,这也是郑动荡的根源,衰落的伊始。
而导致天下大乱的直接原因却是河北边军的反叛,一开始河北叛军一路南下直逼洛阳,但在天下靖王的情况下,河北的叛军很快便被推进到了黄河以北。
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河北乱军不仅没有被平定,还将战线稳固到了邯郸一线。
随着开春的到来,谢玄开始重新统计户籍,现今户籍太过于老旧,不适合进行政令推行,更何况大量的民众因为战乱而四散逃窜,虚空征税不可取。
现在姜云已经统一了大半个江南东道,而严格来说,纪磊并不在江南,也不在江南东道行政区划中,纪磊在江北与姜云隔江对望给姜云带来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不过现今江南东道的余粮已经基本上打空了,苏常及周边各县被抽的一干二净,金陵的储存还得恢复其他地方的生产。
谢玄将各地的官员一一安排,防止各地官员生乱,在向大户商谈半协商半斜迫下控制了相当程度的产业。各地生产也在官府的带动下恢复。
而大量的民众重新回到户籍所在地造成各地治安混乱,也需要长时间的解决。谢玄选择将两万左右原先被强拉的壮丁释放兵役,将这些人安置在合适的地界开垦田地。同时也是为了降低孙浩洋的影响力。
姜云也没有闲着,大量的降兵会导致整个军队士气低落战力低下,谢玄带两万人去苏州恢复苏州等地的生产以后。姜云就着手开始重新整编剩下的六万人,同时开始训练了起来。
姜云也没有将内政之事全部甩给谢玄,而是将军中事宜安排妥当后,重开了船舶市,从苏州到金陵一线的船只通行,和去往倭奴,高丽等地贸易的船只也重新运行。
姜云对重新运行的船运没有征收重税,主要是现在姜云并没有一支正经的海军,对于海防的保护过于薄弱,征税过高只会导致民众开始大量走私,到时候就更加收不上税了。
户籍统计工作并不好做,谢玄回到苏州城,他没有选择回到破败的谢府,而是来到了苏州官府。
再次来到苏州城,谢玄只能感慨到不过是两年,曾经熟悉的地方,就已经物是人非了。
没有犹豫,谢玄选择了将各种工作实行下来,首先将各地包括金陵的户籍统计出来,谢玄安排了苏州城的各官员后。
在金陵姜云宣布了各地免除一年徭役,原先因战乱流窜的民众回到户籍所在地,免除三年徭役,山间野人(即原来就没有户籍的人)的统计户籍后也免除三年徭役。
谢玄在苏州听到消息后,感慨万千,姜云显然已经有了领导人都直觉和能力。现今各地也确实需要暂时缓缓。
当然姜云也可以继续征战,不过江南的余粮都不多,其他各地想必更加艰难,尤其是一直在战乱中的河东河北等地,只要姜云输上几次,整个势力就会像流寇一样土崩瓦解。
谢玄基本上处理完新附地区事务后,便乘船回金陵了,姜云等到谢玄回来,带着不少官员来迎接谢玄,看着各个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谢玄对众人皆回以礼貌的笑容。
在人群中谢玄还看到了一个更熟悉的人,原先常州知州桓振,他在队伍中的前列。显然是受到了姜云的赏识。
对此谢玄没有什么异议,桓振显然是有不少才能的,在明哲保身下桓振治理的常州城还能保证相当的稳定。来的姜云身边如果成为心腹显然能为姜云分忧。
———————
“将军,为天下苍生请进位王上,讨灭郑廷暴政”台下诸将齐声道。
秦慎望着台下众将,“众将具是举我为王,孤也不好再次拒绝,以过三辞三让之礼,再是推责恐寒天下人的心啊”
秦慎在年初期间便彻底统一了荆湖北道,荆湖南道也已经被统一了大半,现在带甲二十万之众(不是全铁甲,只是说明职业士兵),堪称起义军最强。
随着祭天等一系列繁琐的礼仪完成,秦慎正式进位楚王,“现今天下大乱,郑廷无道,我等定当竭诚伐郑,平定乱世”秦慎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