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在中原的大战,几乎将郑廷的腰子都给打碎了,十几万明面上的伤亡,按照士气低落和各方面综合原因,整个郑廷的反抗力量顶多十万人。
即便郑廷已处于覆灭的边缘,姜云仍未乘胜追击,一举消灭郑廷。毕竟这场短暂而高强度的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
在之前的河边围歼六万郑军之战后,吴军士气低落至谷底,如果继续强攻郑廷,风险实在太大,因此姜云不得不下令停战休整。
然而,战线迅速推进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后方补给开始出现明显短缺。姜云重新开通了运河,利用船只运输物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后方的损耗。
与此同时,河北的郑军一直按兵不动,据姜云估算,河北郑军兵力不足四万。事实上,如今的河北郑军仅剩下两万余人,即使全力收拢残兵,也最多不过三万。
在山东东道,东路军的统帅常威宁也察觉到自已的部队推进速度太快,导致补给线过长,难以有效供应前线。在接到姜云的命令后,他立刻放缓了攻势,等待补给跟上。
吴军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推进了数百里,这对于各地的农业生产来说,其破坏是相当直接的。即使大军在行进时没有进行劫掠,但他们所带来的影响仍然不可小觑。
士兵们的行军和驻扎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能来自当地的农田、村庄或城镇。
远在后方金陵的谢玄,得知中原大胜之后也是立刻安排各部选拔官吏,恢复在新附地区的官府,同时立即开展各地安抚工作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在几个月的时间的暂缓下,吴军的士气便重新休整完毕了,后方的补给也渐渐的运送了过来,但姜云并没有着急进攻,因为这段时间休整的不光是吴军还有郑军。
宋安卫已经下令迁都长安了,哪怕现在洛阳并没有丢失,宋安卫也知道洛阳没有守住的可能性。
这段时间宋安卫不断的搜刮着洛阳的财富,虽然他临时能榨取的民脂民膏并不多,但也成功维护了一下崩溃的财政,同时以镇守为由并没有带原先朝堂上混乱的党派。
宋安卫犒赏了全军,同时将继续征召着军队,恢复自已的军事能力。姜云的中路军虽然没动,常威宁的东路军却在河北推进上来,宋安卫下令,暂且不抵抗,让出了邯郸以下一大片地区。
宋安卫知道如果硬碰硬,剩下那点河北军也不会留下,为了尽可能的保存实力,宋安卫选择放弃土地,收缩防线。
常威宁推进下了半个河北之后,果然如宋安卫所料停住了,北方可是比南方打的早的多,补给能力相当差。
常威宁决定暂时停止进军,一方面让士兵们得到休息和补充,另一方面也等待后方的补给跟上来。他派出探子密切监视河北郑军的动向,同时开始巩固占领的地区。
此时,姜云也在思考下一步的战略。他意识到,尽管郑廷已经受到重创,但郑廷仍有一定的实力。
姜云和部下们商议后,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他派遣部分军队驻守已占领的城池,同时加强对周边地区的巡逻和防御。并且着手修复和改善交通道路,以便更好地调配物资和增援部队。
与此同时,宋安卫不断的搜刮着财物扩充军队,重新构建防御,按照他的设想,宋安安卫至少要保住河东关中陇西才能有一战之力,至于河北只能放给吴廷了。
战火暂息,但双方都在暗中较劲,准备着下一场决定性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