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为报先帝之恩,誓死讨贼 > 第35 章 吴郑易代

第35 章 吴郑易代

随着洛阳被吴军攻下,整个天下都为之一惊,文人们纷纷开始编造私史,上表吴朝请求吴廷重开科举。

随之而来的雪花般的万民劝进书,自古帝位以能者居之。面对劝进姜云也没有继续等待的意思,他打算直接在洛阳称帝,马上就要入冬了,届时开年也好定下年号。

洛阳毕竟是天下第一大城,哪怕攻城以后受损严重,人口依旧超过百万,随着姜云各类安抚政令下发,洛阳城也逐渐恢复了生机

之前经过暂缓攻势现在已经吴四年秋季了,最终姜云也没有在入冬前准备好称帝事宜。

姜云在洛阳城内由郑廷修建的皇城住下,皇城受损并不严重,说到底当初最后疯狂的民众内心还是对郑廷两百年统治有一定认同的。

冬季的第一场雪过后,姜云开始筹备祭天仪式。他命人在城外搭建祭坛,并邀请了各地的名门望族和德高望重的长者前来观礼。

祭天当日,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姜云身着华丽的龙袍,登上祭坛,面对苍天,虔诚地祈祷着。感谢上苍和民众,保佑吴国繁荣昌盛。

在庄严的宣告声中,姜云宣布吴国正式成为天下正朔,吴郑已然易代,姜云被众贤推为吴帝,定年号为“天元”,意为天地归元,万象更新。姜云希望以此年号象征吴国开启全新时代,众人欢呼雀跃,庆祝新王朝的诞生。

中原新朝的兴起引起了周边各国的关注,由于郑廷国力的衰弱,各朝贡国虽然朝贡未绝,但是显然没有以前那么尊敬了,而新朝开国年间无疑是国力强盛的,各朝贡国纷纷祈求着中原新朝收他们当小弟。

只是天下终究尚未平定,郑廷在关中还有一定势力,姜云打算一年内彻底荡平北方剩余的郑廷残留。朝贡国事务全都得往后排排,这种长远控制他国经济的国策得等局势相对稳定才行。

面对吴帝称帝这种大事,东路军统帅常威宁自然得表示表示,常威宁直接率军攻下北平,彻底清除河北郑军作为表示。

河北的郑军本想撤向河东,没想到常威宁直接将三万河北郑军包围在了燕郊,这直接导致了郑军在河东的防御也变得岌岌可危了起来。

宋安卫在长安城头上望着东方洛阳,他知道自已回不去了,叹息声连绵不断。

郑军现在全部兵马只有六万人,河东两万人,关中三万人,陇西甚至只有一万人,六万大军看似不少,但是开战以来损失何止六万,说不定吴军从俘虏的郑军那都能拉出十几万郑军出来。

河东易守难攻是没错,但是现在河东不光没兵马,连个合格的守将都没了,能够以身殉国的将军,早就拼完了,如果潼关失守,吴军攻向长安,到时候作为皇帝的宋安卫说不定得亲自指挥大军。

宋安卫自已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当个守成之君还行,但是面对自已爷爷留下的烂摊子根本没有办法处理。

吴五年,天元元年西路军赵庄攻下潼关。长安城内人心惶惶。

宋安卫想靠自已的心腹来压制住这些声音,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这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尽管表面上大家仍然称吴是伪朝,而郑才是正朔。

但宋安卫心里却跟明镜似的。他明白,如今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吴才是真正的正统,而郑廷已经陷入了无法挽救的困境之中。

河东郑军面对潼关陷落的消息的反应,比起有着宋安卫压制的关中更加激烈。几乎是收到消息后,最后驻守河东的郑军便全部投降了吴廷。

姜云此时并没有组织全军立刻攻占关中,而是在给常威宁封赏后将东路军统帅换成了更能信任的赵庄,命赵庄向辽西进军后,姜云将常威宁调回了身边,将西路军与东路军合并,亲自统帅全军。

这并不是单单不信任的问题,而是功劳分配问题,常威宁虽然已经算的上完全是自已人了,但是和赵庄比起来还是差的远了,赵庄在中原打硬仗又打潼关这个硬仗,照理来说功劳不小,但是赵庄打下的战果却远远小于常威宁。

如果姜云按照战果给封赏,赵庄就会被常威宁比了下去,这样军中老将自然会有意见,我们把硬仗打了你们来摘果子是吧,所以趁着辽东还没归复,将赵庄派去东路显然是一个好选择。

当然这个决定可把常威宁吓了一跳,常威宁看了看自已也不像功高震主的样子,姜云这种马上皇帝还怕功高震主吗,掂量了一下自已的水平,常威宁乖乖接受封赏,前往洛阳与姜云汇合。

这一系列的调动以后,已经入秋了,姜云将军中事宜准备好,便带着全军进攻长安,彻底覆灭郑廷。

按照赵庄的说法,辽东以北的女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