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为报先帝之恩,誓死讨贼 > 第 38章 重开科举

第 38章 重开科举

天元二年秋快入冬之际,文人上书重开科举的书信已经堆满了姜云的书案,皇城自然是还没修好的,但是不妨碍姜云主殿和主宫府已经修好了。

姜云无奈的对旁边的宦官说道“去把丞相喊来”

没过多久谢玄就赶到了姜云的书房中,姜云挥了挥手平退了下人。

谢玄喊道“大哥”姜云说道“玄弟,科举一事确实该早做打算了”

两人的关系早已到了推心置腹的程度,到了现在更是难有矛盾。

“只是如今这新朝初立,诸事繁杂,我们也得慎重一些。”谢玄一脸凝重地说道。

姜云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明白科举的重要性,但也清楚其中牵涉甚广。

“此次科举,需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为我朝所用。玄弟,你有什么想法吗?”姜云看向谢玄,眼中带着期待。

谢玄稍作思考,答道:“臣以为,可先定下考试科目及内容,再广招天下贤才参加。同时,严格把关,防止有人舞弊。”

姜云听后,微笑着拍了拍谢玄的肩膀:“如此甚好,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大哥相信你的能力。”

科举最为出名的自然是明清盛行的八股取士,八股文早在唐宋便有了雏形,八股取士文人士子诟病的大多数是对于文人思想的限制,而非对其本意的诟病。

八股取士发展到后期变成畸形的的限制器,谢玄自然不愿意复刻这些,哪怕这个年代八股取士是绝对先进的制度。

谢玄将科举官吏按照六部所需官员分类,设数算,礼经,时务,法律,策论,诗词,行伍,论军,工程,农商共计十科涵盖真正治国的方方面面,每部选出一个考核官员,由皇上直接选择六部考核官员。

科举按照划分为童试,乡试,县试,会试,殿试。

童试设置的与别的不同的是,童试限十四岁以下的人参加,不录入正常科考,没有特殊权利,但是考试过了的童生,能够按照成绩得到在各省城太学,亦或者金陵太学全国最高学府游学一年的机会,期间学费全免,如果受到太学老师的赏识,可以直接留学太学。

乡试便是正式的科考等级,要求考生在各地的乡级行政单位考试处开展考试,考过者被称为“举人”,能够减免两成赋税,县试也是同理,在县级行政单位考试,考过者被称为“秀才”,能够减免三成赋税,免除徭役。

会试则在各地省城,也就是“省会”是地方最高级考试,通过者被称为“贡士”免除徭役和三成赋税,可以选择九品低级官职和不入品官职(视成绩而定)开始做起,做官则放弃属于文人的一切权利。

殿试在皇城中开考,与地方不同,地方一年考一次,京师三年考一次,金陵是直隶省的省城也有地方科考只是不在皇城之中其余和地方相当。

殿试百名内成为进士,前三甲分别授予从六品到七品官职,三甲以外可选择进入太学继续在太学修学,六部也可以选拔缺少的低级官员补充。进士减免五成赋税和免除徭役

每个科目在最终院试会试得分最高者称为目长,院试目长落选后可以用在自已的擅长科目对应的部门做官,但是不会给你升迁其他官职,会试落选目长会拥有前往院试的机会。

谢玄没有给文人太多的特权,姜云也没有重新开放蓄奴,这意味着那些老爷们只能用官府承认的劳动合同才能合法的有着下人,下人只能是上下级劳动关系而非主仆关系。

这可是极大限制了文人的势力,也能减轻地主老爷不断的土地兼并。

随着新科举内容的发布,文人们面面相觑却没有太大的反应,或者有反应也暂时不敢有反应,重开科举对文人终归是好的。

倒是有些参加过以前科举的“老人”痛骂着谢玄,说什么奇淫巧技误国云云,至于特权方面稀少,倒是没人说什么,只有穷酸书生会在意那些。

姜云和谢玄的统治集团向来是地方豪强文人一样收税的,孱弱的地方对于政府此时只有舆论影响能力,只是在有官报和官私管制的报纸下,地方的舆论翻不起什么大浪,至少在政府控制力下降之前是这样。

封建王朝对于地主控制能力自然是有限的,或许瞒报虚报少报的现象存在。但是至少能收上实实在在的税收。

各地考官也逐渐被选拨出来,地方的考试开始,只要天元五年科举正常召开,国家的运行也就正式开始了。

天元三年入秋,谢玄总算忙活完科举事务,从桌上缓缓站起身就是一阵头晕目眩,望着暗沉的天色“又到半夜了啊”

谢玄回道了家中,家中一片寂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