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为报先帝之恩,誓死讨贼 > 第 55章 开科取士

第 55章 开科取士

兴元二年,谢玄帮助年轻的皇帝姜华熙把关,亲自选拔了各部的官员,同时为了防止徇私舞弊,又在原先科举的基础上新加入专门检查的监察部(监察部直属皇上管辖)

考试的日子终于到来。童试、乡试、县试、会试,每一级考试都严格把关,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士子。殿试在皇城举行,百名内成为进士,前三甲分别授予从六品到七品官职,三甲以外可选择进入太学继续在太学修学,六部也可以选拔缺少的低级官员补充。

在兴元二年的殿试之际,皇城内的气氛紧张而又庄重。殿试不仅是对士子们学识和才能的最终考验,也是他们展现个人魅力和志向的舞台。

殿试前夕,京城中的士子们或在客栈中反复温习,或在庙宇里默默祈祷,希望在明日的殿试中能够超常发挥。

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照进考场,士子们陆续进入皇城。他们身着整洁的服饰,面容庄重,步伐坚定。

考场内鸦雀无声,只听得见落笔的沙沙声。士子们奋笔疾书,将自已的才华展现在考卷之上。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有人交卷了。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完成了答卷,走出考场。他们或是自信满满,或是略显疲惫,但眼神中都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考官们则忙碌地整理着试卷,准备呈交给皇上和谢玄审阅。

谢玄在考场外仔细观察着每一位走出考场的士子。他注意到了一个特别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的答卷书写工整,字迹流畅,如同游龙般生动有力,显示出他扎实的书法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位年轻士子不仅书法出色,更重要的是他的思维敏捷,见解独到。他的答卷中不仅准确回答了问题,更提出了自已的见解和思考,显示出他不仅有扎实的学识,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谢玄轻轻的翻看了一下这个年轻人的答卷,答卷上写着的名字叫做韩逸飞,“确实不错的答卷。”

谢玄重点翻看了韩逸飞的时务和策论,虽然有些不合时宜,毕竟他并不清楚现在国库的承受能力,但是很显然都是有用的。

韩逸飞在各个科目上都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数算,礼经,时务,法律,策论,诗词,行伍、论军、工程、农商都有着不少的自已的理解,但是在自已的理解中还特意迎合了国家的政策,显然给足了考官面子,有着相当的情商。

“果然不管哪个时代都有天才啊”谢玄忍不住称赞道,他相信这个人才绝对能够金榜题名。

在兴元二年的殿试中,韩逸飞的成绩在金榜上赫然在榜首之位,他的才华被朝野上下一致认可。

与韩逸飞一同站在金榜之巅的,还有几位成绩同样不俗的文人。

陈博雅,以其广博的学识和深邃的见解,在策论和时务科目中大放异彩。他的文章结构严谨,字里行间透露着智慧的光芒,对国家政策和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洞见的建议,被时人誉为“文坛的北斗”。

沈墨则以其诗词和礼经科目的卓越表现,赢得了文人雅士的喜爱和推崇。他的诗词作品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如同清泉流水,滋润着人心。

宋子安,法律和数算科目中的佼佼者,他对法律的精深理解和对数学的敏锐思维,使他在这些科目中成绩斐然。他的逻辑清晰,分析透彻,展现出了他在这两个领域的深厚功底,被誉为“法数双绝”。

赵天衡,行伍和论军科目中的翘楚,他对军事战略有独到的见解,实战演练中展现出的指挥能力令人赞叹。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使他在众多士子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军略新星”。

司马青云,工程科目中的创新者,他设计的水利工程和建筑方案既实用又充满创意。他的工程才能和创新思维,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被誉为“工程巧匠”。

五个士子共同被各个文人称为“金榜五英”,在文人中颇受赞誉。

随着金榜的揭晓,韩逸飞与其他四位才华横溢的士子一同被誉为“金榜五英”,这一消息很快在京城内外传开,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在茶馆里,客人们围坐一桌,品着香茗,谈论着这五位年轻士子的事迹。“你们听说了吗?今年的科举,出了几位才子,尤其是那个韩逸飞,真是文曲星下凡啊!”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满脸自豪地说。

市集上,小贩们在叫卖之余,也不忘对“金榜五英”评头论足。“沈墨的诗,我可是亲耳听过,那词句美得就像是天上的云彩,让人心旷神怡。”一个卖字画的小贩向周围的人们夸赞道。

书院中,学子们更是将这五位士子视为榜样,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