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为报先帝之恩,誓死讨贼 > 第67章 天灾之下

第67章 天灾之下

(番茄不给流量了咋搞)

黄河改道了,河南各地想必也决堤了,黄河水摇摆着,暂时根本找不到何处入海,也因此洪水始终泛滥与各地

洪水的肆虐没有停歇的迹象,黄泛区的村民们在灾难面前显得无比渺小。家园被毁,庄稼被淹,他们的生活瞬间陷入了绝境。

在一处被洪水包围的高地上,几十名村民聚集在此,他们中有老人、妇女和儿童。恐惧和不安在他们的眼神中闪烁。

“我们的家没了,粮食也没了,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一位中年妇女抱着她的孩子,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至少我们还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一位老者的声音沙哑而坚定,他尽力安慰着周围的人。

在不远处,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正在尝试用简陋的工具挖掘排水沟,希望能够减轻洪水对高地的威胁。尽管知道这样的努力可能杯水车薪。

“这里还有一袋粮食,我们不能浪费。”一个村民在废墟中找到了一些被水浸泡过的粮食,他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收集起来。

谢玄面对着汹涌的洪水,心中充满了焦虑。他知道,水患的阻拦让他暂时无法将救济物资送达最需要它们的地方。黄泛区的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每一分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意味着更多的苦难和损失。

雨势虽然有所减弱,但洪水仍旧在泛滥,谢玄站在泥泞的高地上,远眺着被淹没的田野和村庄。他看到一些幸存的村民在洪水中挣扎,有的攀附在树梢上,有的挤在摇摇欲坠的屋顶上。他们的眼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呼救声在风雨中显得微弱而无力。

在这片被洪水肆虐的土地上,村民们的无助和绝望愈发显得沉重。天灾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仿佛是大自然随意拨弄的棋子。

夜幕降临,洪水的咆哮声在夜空中回荡,像是在诉说着无尽的悲伤。村民们围坐在高地的一角,点燃了微弱的火堆,火光摇曳,映照着他们疲惫而绝望的脸庞。

谢玄见到如此惨状,没有任何办法,哪怕心中不愿意坐以待毙,但他心里知晓哪怕是现代科技面对这种天灾也不会好受。

这种情况下放下木筏,木筏都会被冲走,根本没办法救人。谢玄怀着沉重的心回到了营帐中。

同时翻看起来治水经典,按照谢玄的印象来说,这个时间点根本没到黄河改道的时候。

谢玄调来典籍开始不断查看了起来。一直以来中央王朝对于黄河的治理都是极度重视的,吴廷也是如此,天元四年姜云便设置了专门的治河水官,黄河治理的不错,一直以来黄河周边没有太大的水患。

这个治河水官延续了疏通河道、修筑堤坝、建立水门等措施,通过清理河道中的泥沙,减少河道的淤积,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这也是郑廷一直在做的事情。

按常理来讲有着不断的治理下,黄河不说改道,至少也会有长足的延缓。但是如今却直接在暴雨下冲垮河坝,引发了如今大改道。

谢玄翻看着典籍越看就越是惊人,按照时间来说这次应该已经到了第四次黄河大改道了。

谢玄没去看过黄河,一直以来征伐的都是姜云,谢玄并不知晓现今黄河河道在何处,他只去过洛阳,黄河治理水官能人不少,一直以来谢玄都是给黄河水官调集应有的物资,完全没有亏待过他们。

但此时的黄河在郑廷故道(南宋故道相近)上再也难以维系,谢玄发现黄河改道的时间和历史上相差甚远,他不禁陷入沉思。

经过一番分析,谢玄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原时空宋代的人口数量远不及现在的郑代,而且经历过靖康之变和蒙古入侵等战乱,黄河两岸的人口锐减,这给了大自然一定的时间来恢复两岸的植被。然而,在这个时空里,郑廷与吴廷交替之后迎来了盛世,人口持续暴增,导致黄河两岸的植被早已稀少到了极致。

多年来,河官们一直努力治理,勉强维持着最后的平衡。但这次突如其来的暴雨,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洪水汹涌而至,几乎将所有的堤坝都冲毁了,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瞬间崩溃。

谢玄不知道这次改道会跑去哪里,会不会在原先历史的河道上,但是有一点不会变改道后民众的损失绝对是相当巨大的。

如此规模的水患,连那些大城的城墙都会被压垮,更别说那些小县城了,改道之后的黄河必然是一个甩尾,受灾民众何止千万。

牲畜,田地,房庐每一笔都是巨大的损失。“受灾之后重新治理黄河不能再用老方法了”谢玄沉思片刻就说道。

按照历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