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为报先帝之恩,誓死讨贼 > 第 77章 修史

第 77章 修史

文字是文明的载体,史书是文明的传承。华夏文明的传承中史书,是传递文明最为主要的方式之一,比起民间不知意图的代代相传,史书能够清晰的将前朝事迹脉络记录下来

内阁成立后,中央行政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地方与中央的联系比起前代也有了更强的加深。

兴元六年夏

谢玄双手呈上一份奏疏给姜华熙,奏疏上详细地阐述了修史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恳请姜华熙下令开始修史工作。

“陛下,历史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经验和教训。”谢玄言辞恳切地说道。

姜华熙接过奏疏,认真阅读起来。他意识到修史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于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好!朕准了。此事就交由相父了。”姜华熙下令道。

得到皇帝的首肯后,谢玄立即着手组织修史团队。谢玄调令地方县志将郑代的各地史料收集,同时调来郑廷的官方史料,诸如河北多年战事以及前朝辛密,仍然是需要前朝史料为基。

史料团队谢玄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选定了内阁官员韩逸飞,翰林院官员沈墨加上前朝官员毛边学为领导核心官员,以及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官员作为主编。加上大量的助理人员,编撰人员上下百余人的豪华修史团队。

谢玄本想让韩逸飞全权负责修史任务,后来经过再三思索,最终还是选定了又一位内阁官员辅佐,修史是一个很长时间的的过程,史料越是完整,修史时间就越长。

谢玄不能让韩逸飞将全部精力投射到史书上,韩逸飞是一个天才,无论任何时代都能够脱颖而出,所以谢玄需要让韩逸飞成为真正的栋梁。

随着谢玄的一声令下,修史的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他不仅要确保史书的编纂准确无误,更要借此机会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才。

数月后,修史馆内,一群身着官服的学者正忙碌着。他们或埋首于古籍之中,或激烈讨论着历史事件的记载。韩逸飞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他面前摊开着一幅幅地图和一卷卷文书,这些都是他从各地搜集来的珍贵史料。

“逸飞,你看这段记载是否准确?”沈墨拿着一卷破旧的竹简,走到韩逸飞面前询问。

韩逸飞接过竹简,仔细阅读后,点头道:“此记载与我所得的其他史料相吻合,应是确凿无疑。但还需与其他史料对照,以确保无误。”

沈墨点头,他对韩逸飞的严谨态度十分敬佩。他知道,韩逸飞虽然年轻,但其学识和才干早已超越了同龄人。

与此同时,毛边学也在另一侧与几位年轻学者讨论着前朝的政治得失。他虽然曾是前朝官员,但对于历史的记录却毫无偏私,力求客观公正。

“毛大人,您对前朝的辛密了解甚多,我们该如何取舍这些敏感内容?”一位年轻学者问道。

毛边学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历史的价值在于真实,我们修史之人,应当摒弃个人情感,以事实为依据。敏感内容并非不可记载,但需有确凿证据,且要公正评价。”

在谢玄的统筹下,修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时常亲临修史馆,与众学者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知道,修史不仅是记录历史,更是对国家未来的一次深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修史馆内的工作逐渐进入了深水区。韩逸飞和沈墨等人开始着手编纂更为复杂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往往涉及多方利益,记载起来颇为棘手。谢玄深知这一点,因此他特别强调了史书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要求每一位编纂人员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得有任何偏颇。

在谢玄的指导下,修史团队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首先,由助理人员搜集和整理史料,然后由编撰人员进行初步的编纂,接着由主编进行审核和修改,最后由谢玄亲自审定。每一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确保了史书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这个过程中,韩逸飞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在处理复杂历史事件时,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使得史书的编纂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沈墨和毛边学等人也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沈墨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为史书的文风和表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毛边学则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经验,为史书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提供了保障。

随着修史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加入到了这个团队中。他们的到来,为修史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使得修史工作更加充满活力。在谢玄等人的带领下,这些年轻学者迅速成长,逐渐成为了修史工作的中坚力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