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为报先帝之恩,誓死讨贼 > 第81 章 再起犯边

第81 章 再起犯边

兴元六年冬

经过一番努力,中原地区那些错综复杂、难以解决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与此同时,远在北方的蒙古也迎来了一次实力的大爆发。

自从蒙古各部占领西域之后,他们的人口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如今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四百多万。然而,由于草原环境的限制,蒙古族人无法实现最大化的生育率,只能依靠其他地区的资源来维持生存,但这对蒙古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西域和里海周边有许多蒙古族逐渐改变了生活方式,从传统的游牧转向了农耕。尽管这种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仍然比较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变化将对蒙古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域汉人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再被视为低等人口,而是被当作蒙古的重要技术人口。这意味着他们能够获得充足的物资供应,生活相对稳定。与

此同时,中亚地带的各族人民却沦为了低等人口,受到蒙古的压迫和剥削。蒙古需要西域汉人帮助制造甲胄、火炮和各种器具,因为只有他们具备这样的技术能力。其他地区的人民由于缺乏相关技能,无法满足蒙古的需求,因此失去了价值,只能被迫成为奴隶。

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帝国的疆域不断扩张,控制的人口也急剧增加,已经突破了一千万。

尽管直接受其控制的人口可能没有那么多,但人口的增长给蒙古带来了诸多好处。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蒙古骑兵的数量已经超越了铁木真时期。那些曾经遭受重创的蒙古军队逐渐恢复元气,再次变得强大起来。虽然他们不敢像过去那样大规模入侵边境,但小规模的袭扰却已悄然开始。

阔窝台仔细的看着从中原内地收集的最新舆图,在边镇各地试图寻找突破口,仔细思考后还是摇了摇头,边镇要是真丢了,蒙古和中原就马上进入全面战争了,单纯的步战蒙古骑兵并不是吴廷边军的对手,只是有着骑兵优势罢了。

与许多人脑海中的形象截然不同,草原上的男子并非普遍身材高大。事实上,从古至今,周边地区的平均身高一直被中原地区所超越。这并不难理解,毕竟草原上连最基本的盐巴都需要依赖其他地方供应,生活条件如此艰苦,怎么可能长得高大呢?

俗话说得好:“一汉当五胡,一汉三匈奴”。在古代,骑兵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自汉朝拥有大规模骑兵以来,匈奴在兵源方面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甚至处于劣势。

那么,为何汉人会产生草原人都高大强壮的印象呢?首先,草原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医疗条件也很差,导致体质较弱的新生儿大多夭折。而能够存活下来的孩子,自然都是身体较为强壮的。其次,草原上的食物以牛羊肉为主,这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使得草原人的体型更为健壮。

此外,草原上的人们经常骑马,长期的马背生活锻炼了他们的体魄,让他们看起来更加强壮有力。

在然后蒙古诸部并不是不从事农耕,尤其是气候适宜的东部,大部分都是半游牧半农耕生产,也因此内蒙东部的蒙古部落就是比西部的要强上不少,而相比之下东部人口也更加密集,部众身高也更高。

此外,十几二十万骑兵放在中原自然是相当大的数字,但在广袤无垠的草原地区,这个规模其实是非常合理的。

因为草原地带的男子几乎都需要掌握弯弓射箭和骑马狩猎等技能,这使得他们的军事训练成本相对较低。当从数百万人口中挑选出男子组成军队时,自然而然地会选择那些身材更为高大、强壮的人。这些被选中的士兵经过长期的军事训练和战斗经验积累,逐渐成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

而这样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在劫掠的途中,面对小村庄的民众自然会有身体上的优势。这也是刻板印象认为草原人高大的根源。

------------

冬季的严寒并没有阻挡蒙古骑兵小规模袭扰的脚步,成百上千的蒙古骑兵四面八方的在边境小规模袭扰。

兴元六年的严冬,蒙古帝国的边疆上,寒风如刀割般刺骨,但蒙古骑兵的马蹄声却未曾停歇。他们如同草原上的狼群,四处寻找着猎物,小规模的袭扰成为了他们的日常。

赵铁柱,年仅二十五岁,却已在边镇历练多年,他身材不高,但眼神坚定,身手敏捷,是边镇守军中出了名的勇猛将领。他的父亲曾是边镇的一名老兵,战死沙场,

留给他的只有抚恤金和一腔热血。赵铁柱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保护家园不受外敌侵扰。

边境的一处山谷,那里最近频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