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为报先帝之恩,誓死讨贼 > 第86 章 新军募兵

第86 章 新军募兵

谢玄首先向京畿各地发出了调令,调来了两万经验丰富的老兵。与此同时,谢玄开始着手构建新军的指挥体系。他深知一个高效的指挥系统对于军队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新军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先帝在位时所遗留下来的指挥体系在基层组织方面相当完备。如果能有足够多的老兵来教导新兵,那么新军就能快速地掌握作战技巧,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在此之前,几位将领已经得到了谢玄的重用,他们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和责任。

此时的京圈文化中,虽然军旅中的良家子名声较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参军充满热情。

许多人认为参军太过辛苦且危险,而且待遇也不尽如人意。这种观念导致了人们对于参军事业的兴趣不高,使得招募新兵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一问题,谢玄需要想办法改变人们的观念,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新军。

先帝时期正处乱世,军队待遇在当时是顶级的,但是面对盛世来说,此时的军队待遇显然称不上好,虽然不缺兵源,但是缺优质兵源。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谢玄决定从宣传入手。他召集了一批文人,让他们创作一些赞扬军人荣耀的诗词文章,并在京城各处张贴告示,宣扬参军的好处。

此外,谢玄还命人前往各地学府,讲述名将从军经历,激励年轻学子们投身军旅。

仅仅依靠宣传是不够的。谢玄提高了新军的待遇,

谢玄不仅给予新军丰厚的俸禄,还为他们提供了晋升的机会。每一个新军士兵都会得到一枚特殊的徽章,代表着他们在军队中的身份和地位。这枚徽章不仅象征着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的象征。

与此同时,参军的家庭也将得到一份特别的礼物——由官府精心制作的奖章。这些奖章上面刻有“天元军士家庭”或“兴元军士家庭”等字样,以表彰他们对国家和军队的贡献。而对于那些曾经参军但已经退伍的人来说,政府同样不会忘记他们的付出。他们将会收到补发的奖章,以表达对所有军人及其家属的一视同仁。

这样的政策不仅激励了人们踊跃参军,更让军人家属感受到了国家的关怀和尊重。在这个国家里,军人不再只是一群孤独的战士,而是一个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大家庭。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宁默默奉献,而国家也会给予他们应有的回报和荣誉。

在这样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期望投身军营,而那些获得徽章和奖章的家庭,也感到无比自豪。他们将这份荣誉视为家族的传承,鼓励子孙后代参军报国。

得益于此,谢玄的征兵告示一经发放,大量的符合要求的良家子家庭便出一男丁参军入伍。

在谢玄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京城内外掀起了一股参军的热潮。许多良家子弟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他们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荣誉的渴望,踊跃报名参加新军。

在京城的征兵办前,人头攒动,许多年轻人排起了长队,等待着报名的机会。

在这些年轻人中,有一个名叫李翔的青年,他出身于京城附近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武艺出众。李翔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文官,母亲则是一位大家闺秀,他们一直希望李翔能够继承家学,成为一名学者。

然而,李翔的心中却有着不同的理想。他自幼听着父亲讲述先帝时期名将的故事长大,对于那些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英雄充满了敬仰。他渴望能够像他们一样,为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李翔身着一袭朴素的青衫,腰间佩着一把家传的宝剑,与父母依依惜别后,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征兵办的路途。他的步伐坚定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期待。

在征兵办外,长长的队伍已经排起,李翔静静地站在其中,耐心地等待着。周围的人们低声交谈着,有的在讨论新军的待遇和前途,有的则在谈论国家当前的形势以及边境的战事。这些话语让李翔更加坚定了自己参军的决心。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轮到了李翔。他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征兵办的大厅。

大厅内宽敞明亮,摆放着几张整洁的桌子,每张桌子后面都坐着几位严肃认真的官员,他们正忙碌地登记着报名者的信息。李翔来到了一张空桌前,坐在对面的是一位看起来和蔼可亲的中年官员。这位官员名叫王松,是征兵办的负责人之一。

"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为何想要参军?" 王松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着李翔,眼中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