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关系还可以。然而他和小雪发了微信之后,小雪并没有马上回复。反而另一个大姐直接就转了十万给陈喜。
到了第二天,陈喜就直接面对面和小雪说借钱的事,说一周后还。但小雪却说没有钱。她说虽然之前卖房有几百万,他们已经还了另一套房的房贷,现在手里没有现金了。
陈喜也听出来了,她不想借。陈喜也没说什么。毕竟男人也不能太计较。陈喜最后和另一个总监借到了,凑齐了200万。等到一周后,他再从保单里的现金价值贷出来钱去还给别人。
陈喜和石玲为了买这个房,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他们把信用卡几十万都套出来,用来还给别人的钱。石玲为了缓解压力,考虑到他们原来那套房的老破小的小区,没有什么投资价值了。于是,她把那套房卖了480多万。
她悄悄卖了房也没告诉老公。然后在朋友的怂恿下,去买了宝安西乡一个小区,听说那片在拆迁。她当时鬼使神差就买了那个房,390多万,一次性付了。
等到陈喜发现那个房子被卖了,而且房款没有分给他。他们夫妻俩为此大吵一架。石玲认为她的投资眼光是对的。到时候一拆迁就可以换新的房子。而且这套房想要给儿子做婚房。
陈喜认为她太自私了,他们现在贷款压力很大,能还一点就还一点。不然他们每个月要负担6万多的贷款。尽管两人月收入都很高。
夫妻俩吵架闹得部门人尽皆知。陈喜还多次在部门早会上唱衰房地产,认为石玲的做法是错误的。
直到一两年后,传出来西乡要拆迁一些区域,当时陈喜稍有安慰,认为石玲的投资也没有错。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虽然西乡一带很多要拆迁的,但是偏偏就石玲的那个小区不在拆迁范围内。
石玲就只能先把房子租出去,这样可以每个月有收入,大概每个月能租到6000元左右。她
当时,石玲也很大胆,做的是十年期的贷款。如果他们的收入能一直持续稳定就很好,但是疫情后,两人的收入都直线下滑。好在石玲做了别的投资。她开始学习炒期货,还做了餐饮的生意。
陈喜每个月月初就把自己的信用卡套出来,各种成本,部门的运营,秘书的工资……让他焦头烂额。他于是经常接产说会的讲座到外省公司讲课,这样一场下来可以获得几万的奖金,补贴自己的收入。他精力没怎么花在部门的运营管理上。
部门的管理是松散的,这时候业务都靠大家自觉。新人来了后不容易留住。都是让新人自生自灭。
林丽看到石玲精力也没有放在保险业务和团队的管理上。小组都是自动波,石玲有时候自己一个月都没来几天早会,主管会也没有来参加。经常在主管会被点名批评。
她偶尔来一下,就说孩子没人带,要带孩子。或者说孩子生病了。其实可能她是店里事务多,一下子开了几家分店,有些顾不上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时兼顾几件事,要三头六臂还是比较难。
何况石玲也是一个容易粗心大意的人 ,她经常容易忘记事情。她其中一家旗舰店刚刚开业,很多活动。经常邀请网红和乐队搞活动。
店里的店长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从开业到现在几个月了,店里的培训还没到位,人手不够。有时候石玲自己都亲自上去上菜招呼客人了。
陈喜想着应该招一个美女店长来管理,会更容易招揽客人。而石玲不这么想,她觉得需要一个男店长来管理会更好。
她坚持自己的想法。但是有的股东听了陈喜的话,他们找来了个形象好、嘴甜的女店长。然而这女店长其实对于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是不行,当时有客人被烤肉店油溅伤了,这个店长惊慌失措,还给石玲打电话了,不知道怎么处理。
石玲来了后,赶紧给客人道歉,问要不要去医院,还好客人也没有什么大碍,并没有责怪。之后这个店长对于新人的培训,也让石玲很不满意。石玲于是辞退了她。
之后石玲经过朋友介绍找来了个男店长,是个90后,人看上去比较憨厚踏实,处理问题很冷静,有担当。他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店长。
每次上完了菜,都会在旁边询问客人的意见,让他们在网上给店里打卡好评。这让石玲看在眼里,觉得这工资花的值。当时谈好的试用期元的工资,转正后,会分一点干股给他。
这天,他们店被楼上的公司投诉他们晚上太吵,乐队的声音很大,扰民。影响了在加班的公司。
石玲很快就接到了街道办和物业管理处的电话,责令他们整改。当时还通知她当天下午去街道办开会,讨论下怎么整改。
石玲本来打算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