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获得退税,折算下来实际上的保费低于元。
不过有的客户太较真,就是认为不值得,不能接受,而且这类的养老产品都是定死在那个个人养老金账户里,要到退休才能领取出来。他们觉得不确定性太大。万一过几年,又提出延迟几年退休,这么下去,很可能那个账户要到很大年龄才能领取或者遥遥无期不能领取出来。他们担心这不确定性太大了。
陈喜经理也按他自己的理解做了解答,不过林丽不算满意这个回答。她还是想多和一些客户沟通后再总结复盘。她相信总会有合适的客户群适合这样的产品。
如果这个人养老金 保险产品能在前两三年推出来,可能市场的接受度又不一样呢。那时候大家手里还有钱,而且经济环境没有现在这么差。现在大家都量入为出,消费特别理性。要想从别人的口袋里让他掏钱出来,尤其保险,还是有一定难度。
但林丽也在心里鼓励自己,不要总想着负面的,强调这些不足,还是要想办法搞定客户。想想,为什么别的业务员能够出这类产品,而自己不能?是不是自己也不是太认同,还是自己没有处理好客户的异议处理?
她还是没有放弃,希望可以找到攻克的点。她现在还很没有感觉,因为还没有谈成一单。如果有成交,估计信心会更大。
林丽发现部门经理年前招聘的那个新人张扬还挺能说的,满嘴跑火车,很会跟别人开玩笑。不过她感觉自己不太喜欢这类型的人。
有人说如果你的直觉感觉某个人不喜欢,那一定是气场不合,不需要强融。林丽和这个人至今没有直接说过话。
在早会,大家讨论那个税优保险的时候,他也在讨论的行列里。他有一定的保险观念,因为以前做过财产险。他说之前他还在那种健康产品的公司做过。林丽感觉他身上有种那种传销人的正能量的感觉。这种人很容易就在那里喊口号。
陈喜经理在课程中提到一个问题,来自最近很热门的一本书《最好的告别》,其中不只是从医学角度还从如何有尊严地走到生活尽头。
林丽发现现在想要好好看一本书还是不容易的,总有很多事情会打断 。她基本上每个月会从图书馆借书一次。南山的图书馆可以在线上挑选合适的书籍,包邮寄到家。这个待遇很好,她之前不想自己买书,家里地方不大,之前买的书都已经装满了书柜。她就是通过在图书馆借书回来的。
在去年过年前,她才发现自己的图书证开了十多年了,居然现在可以退出来里面的押金100块钱了。以前他们办卡时候交过的 ,现在都不需要押金了。这个还挺好,可以得回来一笔在那里存了十多年的一百块钱,可惜没有利息。
林丽听了一个喜欢理财的同事告诉她一个消息,就是一家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这个同事,现在人民币的存款利率比较低,建议这个同事在他们银行的理财产品到期后,可以考虑换成美金,然后买一款美金的qdii的理财产品。那个的年化利率在4-5%这样。
这个同事自己把全家人的这一年的购汇额度,包括他们家两个小孩的额度都用了购汇。到了十二月,这个同事还提醒林丽赶紧把本年度的购汇额度用完,马上下一年又有新的购汇额度。林丽估摸这个同事家里可能很有实力,是不是存了很多的现金。
这个同事是陈喜经理前年招来的,她入司后出了很多自己家的保单,都是保费还不低的。她说他们家之前也没有买过,所以就买了。她自己以前是做财务工作的,对钱还是比较有概念的。她一入司,在学习产品的时候,就很清晰的思路,还能头头是道地讲起来。
论起她的综合实力,林丽感觉比现在的那个老油条新人张扬要强多了。在专业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也是比较容易让客户信赖的。
不过她可能不好意思跟朋友们介绍她的业务,入司一年后,可能该出的保单都出了,现在也不容易出单。她就在忙自己家的事情,很少过来开早会。
她其实已经不想做了,但是在前两个季度考核的时候,部门还把她通融回来了。可能那时候陈喜经理自己的保级考核通融,需要保证部门人数在30人左右。
在这个季度考核后,部门之前那些虚有人力已经被清理了,现在部门就剩下25个人了。之前有36 个人 。现在剩下的人都回到母部,就是陈喜经理的师父曹湘总监那里了。
林丽心里在想,没有和这个曹总监共事过,不知道之后会怎样,以后请假还会这么宽松吗?
大家都对于去新的部门感觉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