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和一些,然而杜心蕊的努力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对于那些出身贫寒的女孩子来说,学识不仅仅是她们的盾牌,更是她们从贫穷的屌丝逆袭成为令人羡慕的白富美的一条重要途径。玉静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艰难地前行着,她屡败屡战,却又屡战屡败,展现出一种死钻牛角尖、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姿态。
实际上,玉静并非真的如此顽固,她只是过于自闭罢了。只要和她相处一段时间,人们就能逐渐了解到她的价值取向。尽管她极度不愿意与任何人交朋友,对朋友的要求也偏执到近乎苛刻的程度,哪怕只是一点点她认为挑剔的小事,都足以让她果断放弃这段友谊。
因此,在与玉静做朋友的日子里,杜心蕊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身心俱疲。不过,这段经历也并非毫无益处,它锻炼了杜心蕊的意志。这便是与挑剔之人做朋友的好处所在——可以从她那挑剔的眼光中磨砺自己的智慧。然而,要想达到玉静对于朋友的标准,实在是难如登天。
玉静对她的朋友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她不仅希望对方学习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而且外貌也要出众,家境富裕,性格和蔼可亲,清白聪慧,幽默风趣,最重要的是还没有对象。她所追求的朋友,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各方面都要比她优秀,但又不能比她优秀太多,这样她才能够将其视为一个可以超越的目标。
然而,玉静与这样的朋友建立友谊并非出于真正的友情,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竞争心理。一旦有一天她成功超越了这个优秀的目标,她会毫不留情地结束这段友谊,然后去寻找下一个她想要超越的目标。
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健康和不道德的,它将友情视为一种工具,而非真正的情感交流。这样的人往往难以建立起深厚而持久的友谊,因为他们的动机不纯,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成就,而忽视了朋友之间应该有的相互支持和理解。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接纳玉静那古怪的性格。在她的人生旅程中,除了杜心蕊之外,似乎再没有其他人愿意靠近她。而多情的杜心蕊,常常会对玉静产生一种多余的担忧,担心她这样继续下去是否会变得心理扭曲。
然而,时间过去了十六年,玉静的性格依然没有丝毫改变。她内心深处的魔障无人能够为其疏导,这让她感到无比憋闷和痛苦。她时常在森林中大声呼喊、哭泣,以此来宣泄内心的压抑和苦闷。
然而,当怀旧的杜心蕊试图去帮助如今的玉静时,却遭到了她冷冰冰的拒绝。杜心蕊能够清晰地看到玉静心中所投射出的影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玉静的目标固然远大,但现实却显得如此渺小。她的野心勃勃,却在现实生活中始终找不到实现其远大抱负和理想的途径。
更糟糕的是,由于长期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玉静渐渐产生了一种自视甚高的心态。她认为自己比普通人更为优秀,从而对那些平凡的人们产生了轻视之情。
在她的眼中,自己绝非平凡之辈,而是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存在。她对自己的评价颇高,自视甚高,甚至有些自负。然而,正因为这份自命不凡,她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尽管如此,她依然倔强地坚持着自己的奋斗之路,仿佛在与整个世界对抗。
在她的人生轨迹中,似乎透露出一种孤胆英雄般的悲剧色彩。她就像一朵独自绽放的花朵,傲然挺立,却被周围的环境所遮蔽,显得有些黯淡无光。而这座充满经验和世故的北京城,更是给她的生命蒙上了一层晦暗的色彩。
玉静自幼便怀揣着一个梦想——前往上海。那里是她心中的繁华之地,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机遇。然而,现实的生存压力却让她不得不做出妥协,最终选择了来到北京。
她的学历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不算高,也不算低。在小地方,她的学历无疑是相当出色的,本应能够脱颖而出。但在北京这个人才济济、高学历云集的地方,她很快就被淹没在了茫茫人海之中,难以崭露头角。
与玉静不同,杜心蕊是一个晚熟的孩子。她的成长过程相对较为缓慢,似乎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
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到了 29 虽,杜心蕊的身体仍然在不断生长。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 30 在之前的这十年里,她竟然又长高了整整六公分!从医学角度来看,女生通常在高中阶段之后就基本停止发育了,但杜心蕊却似乎打破了这个常规,一直保持着身高的增长。
这种持续的生长让杜心蕊感到十分困惑,仿佛她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生长的状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身体内部的某种异常,还是其他未知的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