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张果老。民间传说他常背负一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世人。所乘白驴,日行万里,夜间折叠入纸,放入箱中,白昼以水巽之,还成一驴。张果老的形象充满了神秘色彩,他倒骑毛驴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道教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吕洞宾:吕洞宾,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人,道教丹鼎派祖师、妙道天尊。吕洞宾师事锺离权,后曾传道予刘海蟾及王重阳,被道教全真道尊奉为“北五祖”之一、是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吕洞宾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背负宝剑,行侠仗义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时,他也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被誉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等。
何仙姑:何仙姑是八仙中的唯一女仙。传说何仙姑出生时,异象满室,紫云绕宅。她从小就聪颖过人,与众不同。十三岁时,得遇吕祖并赐一桃,食后不饥不饿并能预知祸福之事。她常治病救人,为民解忧。何仙姑的形象美丽动人,手持荷花,是道教中的女神之一。
蓝采和:蓝采和,八仙之一。据道书说他原为一流浪汉,整天穿着一件破烂的蓝色衣服,一脚穿鞋,一脚不穿。别人给钱,他却用绳串起来拖着走,丢了也不看一眼,如遇穷困的人,他就把钱给人。蓝采和的形象洒脱不羁,手持花篮,是道教中的逍遥派人物。
韩湘子:韩湘子,本名韩湘,字清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的侄子。韩湘子曾受吕祖点化并随其学习道术。传说有一次,韩湘子为了度化他的叔父韩愈,就在花上现出两行金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湘子的形象风度翩翩,吹着竹笛,是道教中的文艺派人物。
曹国舅:曹国舅身为皇亲国戚,却也有着自已的独特之处。曹国舅的形象在民间传说中较为模糊,但他在道教信仰中却占有重要地位。他被视为富贵人家的代表,但同时又追求仙道,体现了道教中富贵与修行并重的思想。
二、八仙在道教信仰中的影响
1. 八仙作为道教神仙的重要地位
八仙在道教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被视为道教神仙中的杰出代表。道教是中国三大传统宗教之一,它与中国民间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道教的神、仙和民间信仰中的神明在祭拜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实际生活中,它们却相互影响。八仙的故事不仅涉及儒、道、释三教,还融合了民间文化,反映了文化精神的变化和传承。因此,八仙在道教信仰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2. 八仙传说与道教教义的融合
八仙的传说与道教教义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道教文化现象。道教强调修行、炼丹、长生不老等思想,而八仙的传说则充满了这些元素。例如,铁拐李的行医治病、汉钟离的长生真诀、张果老的法术、吕洞宾的宝剑等,都是道教修行中的重要元素。同时,八仙的传说也体现了道教中的善恶报应、因果循环等思想,这些思想在道教教义中占有重要地位。
3. 八仙信仰在道教宫观中的体现
八仙信仰在道教宫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中国各地,随处可见供奉八仙的宫观、庙宇和祠堂。这些宫观不仅供奉着八仙的神像和牌位,还举办各种法会和祭祀活动,以祈求八仙的保佑和庇护。此外,许多道教宫观还以八仙为主题进行建筑设计和装饰,如雕刻八仙像、绘制八仙图等,这些都体现了八仙在道教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三、八仙在民间文化中的影响
1. 八仙传说在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流传
八仙的传说在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广为流传。从古代的戏曲、小说到现代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都可以看到八仙的身影。例如,元代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就有对八仙的生动描绘;清代赵翼的《陔余丛考》中也有对八仙传说的详细考证;现代文学作品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融入了八仙的元素。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八仙传说的内容,还推动了其在民间文化中的传播。
2. 八仙形象在民间艺术和工艺中的体现
八仙的形象在民间艺术和工艺中得到了广泛体现。例如,在绘画领域,许多画家都以八仙为主题进行创作,绘制出各种生动形象的八仙图;在雕塑领域,许多工匠也雕刻出精美的八仙像;在民间工艺品中,如剪纸、刺绣等,也可以看到八仙的身影。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八仙在民间文化中的影响力,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八仙的热爱和敬仰。
3. 八仙信仰在民间习俗和节日中的体现
八仙信仰在民间习俗和节日中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