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道教基础中册 > 第二十九章:道教经典概览

第二十九章:道教经典概览

景经》

《上清黄庭外景经》又名《太上琴心文》《东华玉篇》《大帝金书》,是一部注重以“存思”为主的修炼要诀。它认为人体各部位都有神灵居住,通过存思这些神灵可以调和三田五脏的真气,达到无病升仙的境界。

此外,道教经典还包括《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诸真宝诰》《文始真经》《冲虚真经》《通玄真经》《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黄帝阴符经》《老子西升经》等众多经典,它们共同构成了道教庞大的经典体系。

二、道教戒律

道教戒律是道教修行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们旨在引导修行者迈向解脱之道,同时给家庭、社会带来安乐与和平。道教戒律众多,其中一些主要戒律如下:

1. 想尔九戒

想尔九戒又称“老君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想尔九戒体现了老子《道德经》的宗旨,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顺颂时祺,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

2. 五戒

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包括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视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成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五戒是持身之本,护法之根,是道教修行者必须遵守的基本戒律。

3. 九真戒

九真戒亦称“九真妙戒”,为亡者所持之戒,系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佩奉者升入九天,轻侵者堕入九地。九真戒的内容包括敬让孝养父母、克勤忠于君王、不杀慈救众生、不淫正身处物、不盗推人损已等九条。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箓,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趋轮回,直上丹天。

4. 初真戒

初真戒是人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人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戒等。其中初真五戒是初真戒的根基,包括不得杀生、不得荤酒、不得口是心非、不得偷盗、不得邪淫。这五戒是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为对照,就能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5. 中极大戒

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的戒律,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成”。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律,无所不包,是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

6. 天仙大戒

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持三百中极大戒毫无过犯者,方授天仙大戒。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威者称妙德师,受初真戒者称妙经师。天仙大戒是道教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三、道教修行与仪式

道教的修行和仪式是道教信仰和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特定的行为和仪式来帮助修行者达到身心合一、超脱世俗的境界。

1. 修行方法

道教的修行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静坐冥想、炼气神、行善积德等。静坐冥想是道教修行者常用的方法,通过静坐调息、凝神静心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炼气神则是通过特定的呼吸方法和意念引导来调和体内的气血和精神,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行善积德则是道教修行者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之一,通过行善积德来积累功德,为修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斋日与斋醮

斋日是道教修行者必须严格遵守的特定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修行者必须持斋戒、清净身心。斋醮则是道教修行者通过特定的仪式来祈求神灵保佑、消除罪业的方法。斋醮仪式包括设坛祭神、诵经念咒、焚香礼拜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与神灵沟通、祈求神灵庇佑。

3. 法术与符咒

法术与符咒是道教修行者常用的手段之一,它们通过特定的咒语、手印和仪式来调动天地灵气、驱邪避凶。法术和符咒在道教修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可以帮助修行者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保护自身安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法术和符咒的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道德准则,不可滥用或误用。

四、道教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