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盘点古代十大诗人 > 60. 诸葛亮:杜甫,知己啊 何人能称圣?……

60. 诸葛亮:杜甫,知己啊 何人能称圣?……

锅!

武则天微挑眉毛,目光逐渐没那么刺人:“哦,怎么说?”

李隆基一听自己说得有戏,连忙往下编:“据说安禄山是在河北出兵。从商鞅变法开始,关中跟河北就有巨大的分歧,白起坑杀了二十万赵国人结下了死仇。

到了汉朝,河北已经非常繁华,早就有不臣之心。到了本朝,太宗杀窦建德杀得太过草率,埋下了离心离德的伏笔。

河北尾大不掉,连太宗和皇奶奶都解决不了,这跟儿臣关系不大,您说对不对?”

武则天闻言闭上眼睛:“你说得不无道理。河北确实是个大麻烦。”

李隆基一听武则天赞同他,连忙继续扯:“本朝有科举考试的制度,可是考试不糊名字,官官相助,到头来朝堂全是氏族。

天幕里说的这么多大唐诗人,好像每一个人科举都不顺利,这说明真正的人才已经被埋没了。关陇贵族年年做大,河北的氏族当然不满,肯定是投效了安禄山。

陛下曾经用过糊名制度,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连陛下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我哪里能那么轻易解决?”

武则天轻轻叹息。李隆基说的东西,她早就知道了。

大唐帝王早就认识到了阶层的固化。武则天杀了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这些贵族,遏制关陇贵族发展的势头,可是治标不治本。

这些陪太宗打天下的贵族哪里杀得光?

如果不糊名字,河北那些寒门子弟怎么出头呢?

安史之乱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必然。

再加上各种剥削以及地域歧视,河北人早就不认大唐了,所以安禄山起兵才起得这么容易。

在这背后,是无数百姓和寒门士子的呼声。

大唐是关陇贵族的大唐,不是他们的大唐。

武则天暗下决定,趁天幕掀起的乱子,她要再处理一波贵族,安抚河北各镇,糊名制度也是必须要搞的。

李隆基讨好地说:“陛下,您说我说得对吗?”

武则天:“你说得不错,可你也难辞其咎,如果不是你乱用人,安史之乱起码能再晚二十年。”

大唐才一百多年,各方面的矛盾很大,但不至于大到立刻毁灭。河北是个火.药桶,李隆基给这个桶装了安禄山这个引线,然后亲自点燃。

他以一己之力,按下加速键。

李隆基尴尬无比,结结巴巴。

武则天好整以暇:“那你想到该怎么解决了吗?”

李隆基一时哑然,他确实有办法,河北大量胡化,如果用胡人首领,关系自然更加密切。可是已经出了个安禄山。

他还是非常想继位的,生怕因此失去了角逐皇位的能力,连忙说道:“现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但是可以和贤才商量。”

武则天冷笑道:“你是说李林甫和杨国忠那样的贤才吗?”

李隆基:“……”

武则天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无能之辈。”

她在心里的名单上,给李隆基画了个大大的叉,把他踢出了继承人的行列。

李隆基年纪还小,闻言不免伤心,抿着唇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奶奶——”

武则天:“不要喊朕奶奶,朕怕弄错了辈分。你连你儿媳妇都要抢,你应该喊我曾奶奶才对。”

李隆基:“……”

少年李隆基哭着回到府邸,可没有什么人敢安慰他。

因为他们都知道李隆基能杀三个儿子、能抢走儿媳妇、还让大唐走向衰落。

只有父亲李旦还敢接近他,心疼地摸-摸他的头,心中百味杂陈。

这么一说,他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帝,兄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他们全家都是皇帝。

李旦苦中作乐,再没有比他更有真龙气运的人了吧!

李隆基窝在被子里,小声抽泣着说:“我恨死杜甫了。”

要不是杜甫写这些乱七八糟的诗,他也不至于被武则天厌恶。

李旦:“杜甫他不恨你,他从头到尾都很尊敬你,还想让你变成尧舜一样的君主啊。除了杜甫之外,还有多少人在为你奔波,你看不见吗?你怎么能怨他呢?”

李隆基不肯认错:“他本来就不应该恨,安史之乱又不是我一个人造成的,他应该去恨安禄山。”

李旦叹息道:“你享受的时候,说天下是自己一个人的,儿媳妇都想抢。

当出了错的时候,就说责任不在你一人,这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