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脱脱,就是那个修宋史的。这人是伯颜的侄子,但是没那么仇视汉人,反而大义灭亲帮助皇帝搞垮了伯颜。
当时,盐贩子张士诚自立为帝,依照九字真言,他称王称得太早了。于是枪打出头鸟。
脱脱大败张士诚。
可就在元军一路高歌的时候,朝廷有人进谗言说脱脱要造反,然后脱脱就被撸了。
察罕帖木儿这人更猛,几乎百战百胜,连朱元璋都非常敬佩。他大败红巾军后,也引起朝廷猜忌,被手下杀掉了。
这些试图挽帝国之将倾的猛男下场往往都挺惨。
总之,这个时候,北边的元朝忙着打那些嚣张的称帝分子,打得两败俱伤。
三十岁的朱元璋还在南边偷偷苟着,猥琐发育。等到两边都不太行了,朱元璋就开始摘桃子。】
【三十二岁,攻破应天府。】
【三十六岁,攻破大军阀陈友谅。】
【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之后,来到某处寺庙留宿。那里的和尚招待他的时候,不停问他的姓名,搞得朱元璋很烦。
当天晚上,他就在寺庙的墙壁上,写下一首诗。】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门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
这虽然是首打油诗,但气势磅礴。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位皇帝的心灵写照。
汉高祖刘邦望着这首诗,仿佛看见了那个杀气冲天的朱元璋。
他赞叹道:“写得好啊,这就是英雄好汉该写的诗!光是这杀气就能吓死人了。”
——
太上皇赵构并不喜欢武将,更不喜欢粗鄙之人,朱元璋恰好两者都占了,自然让他无法升起好感。
更重要的是,元朝终结了南宋,明朝即将终结元朝。这
朱元璋越厉害,不就是在说他们南宋越没用吗?
(w)?()
太上皇赵构看不上这种诗,他自幼饱经书,诗词歌赋样样拿手,眉头一皱:“俗不可耐。”
(wx)?()
宋孝宗倒是挺喜欢朱元璋,为其说话:“这朱元璋没过几年书,能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而且写得很好啊,颇有‘男儿何不带吴钩’的气势。”
?本作者墨尔玉提醒您《盘点古代十大诗人》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w.)]??来?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w)?()
太上皇赵构冷笑:“男儿何不带吴钩?你觉得他能把蒙古人赶回草原?”
(w)?()
宋孝宗略微思忖:“很难,但未必不可以。天幕说了,元廷**,反倒是红巾军势如破竹,看来气运又回到了汉人身上。”
太上皇赵构阴阳怪气:“你想得未免太美,你知道北伐有多不容易吗!
往近了说,整个大宋都没做到。往远了说,恒温北伐,刘裕北伐,诸葛武侯北伐,孙权北伐,哪一个成功了?你觉得朱元璋能比诸葛武侯他们还厉害?”
宋孝宗心中刚涌起的豪情壮志被一盆凉水浇散,感到深深的无力。
是啊,自古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南征容易北伐难。无数英雄都死在北伐的路上。
朱元璋在南方起兵,想打到北方去,简直天方夜谭。
朱元璋顶天了,也就打下一个南方吧。
宋孝宗还是选择替他说话:“朱元璋能像我们大宋一样盘踞南方也不错,起码南方的汉人过得会好一点。”
太上皇赵构:“然后再被清朝所灭,南边继续水深火热,这有什么区别呢?”
因为养子宋孝宗有些脱离他的掌控,太上皇赵构天天跟他呛声,只要对方坚持的,他就要反对。
谁知向来跟面团一样的宋孝宗却被惹急了。
他眼睛都有点气红了:“光复一段时间门,总比不光复好,起码这些汉人还记得朝廷。那朱元璋总比您做得好!”
“你!”太上皇赵构气得手颤抖:“不孝子,你怎么跟我说话的?”
“儿臣只是在陈述事实。”
——
在父子二人吵架的时候,天幕播放了朱元璋打仗的结果。
【三十九岁,朱元璋派徐达和常遇春攻破大军阀张士诚。】
【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打下了南方的大半地图,矛头转向北边的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