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 > 第326章 扶苏死,各地揭竿而起

第326章 扶苏死,各地揭竿而起

嬴政死后,李斯没有让赵高拿出皇帝遗诏,这让赵高从黑暗的权力争斗里看到了一丝亮光。

瞒下皇帝死讯,车载鲍鱼以遮尸臭,返回咸阳。

远在九原的蒙恬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劲。

皇帝陛下的身体已经很差,可都离这么近了,没道理不来九原看看。

要么是嬴政意识不清只能返回咸阳,要么是已经死了,否则绝对不可能这时候回去。

蒙恬极力劝说扶苏去看看,扶苏却道父皇命他无诏不得回咸阳,去了岂不做了那乱臣贼子?

蒙恬好不容易说服他,可这人走了一日却又回来了,想到的竟是如果嬴政问他如何知道他患病的消息,他不知作何回答。

楚易安稍微花了些笔墨描写扶苏的优柔寡断。

其实挺神奇的,从秦孝公开始,及至始皇嬴政,中间的几位秦王有脑子糊涂的,有在大事上不知如何决断的,有冲动的。

可唯独没有扶苏这般怕这怕那,胆小怯懦,只会奉君命行事的人,一个都没有。

当真是被儒家君父之命的观念教坏了脑子。

他畏惧父亲的威严,加之政治环境影响,不敢轻举妄动。

在扶苏还在优柔寡断,蒙恬还在怀疑之际,赵高已经联合李斯修改遗诏,拥立少皇子胡亥为帝。

没过多久,皇帝特使到来,下发一道诏令。

扶苏为人子,不孝,赐剑以自裁。

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安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

蒙恬不信嬴政会下这样的诏令,要面见嬴政陈情,扶苏却心如死灰,只道不争。

及至此时,嬴政去世的消息仍未传到九原。

蒙恬上书,复请诏命。

这便是蒙恬,做事稳妥第一,最是容易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还要各方兼顾。

扶苏明显是脑子被教坏的,蒙恬也不够果断,这两人凑在一起,似乎也注定了大事发生后会是怎样的结局。

蒙恬信嬴政不可能杀驻守边境的有功大臣,自始皇即位以来,他未曾杀过一个有功之臣。

哪怕忌惮王翦,哪怕吕不韦祸乱宫闱,引发嫪毐之乱……

蒙恬尚且信嬴政,可扶苏却不信自己的父亲,何其可悲?

这位深得嬴政重视的大秦长公子,就这么自尽了。

楚易安停了下来,心情真的很复杂。

后世人总为扶苏惋惜,痛恨胡亥赵高李斯等人不当人,断送了大秦江山。

可在楚易安看来,扶苏是真的很无能。

很多写历史小说的人总在假设,若是扶苏即位,秦国会如何如何。

万里江山,千秋万代。

可在楚易安看来,即便扶苏即位,他也是个废物。

他解决不了秦国的问题,还会引发新的问题。

在兼并六国之前,秦国的君王每一任都各有其优秀的地方。

可兼并六国之后,这个阶层就已经腐朽堕落了。

贵族阶层的腐朽注定了秦帝国的灭亡,这是扶苏无法改变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其实就能明白,明朝朱元璋去世,太子朱标也死了,皇太孙朱允炆即位。

朱棣立马就不愿意了,在北京举兵,你敢削藩,我就敢打你。

可扶苏敢吗?

他不敢,蒙恬那三十万大军愣是被他当成了摆设。

一个皇帝没有血性,没有野心,没有比别人更长远的眼光,即便身居帝位又能如何?

尤其是现如今的秦国,六国余孽亡秦之心不死,到处搞事。

温和顺从是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只能强势镇压。

一个身边就有三十万大军的人,帝国长公子,接到一封莫名其妙的诏书就选择自尽,这样的人到底是谁会对他有所期待?

反正楚易安没有。

他辜负了嬴政对他的期待。

扶苏即位不即位,都不影响秦国的灭亡,时间问题而已。

除非下一代里能再出一个能扛大旗的人,就算比不上嬴政也不能差太远。

不过这种人如何容易出?华夏几千年历史上也没几个,只能说天意如此。

嬴政的死讯瞒了许久,总算发丧。

扶苏死后,蒙恬死罪下狱,胡亥即位,做了秦二世。

以前的大臣有的调走,有的贬黜,有的突然手握重权……

骤变之下,让九州四海,整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