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种推行很平稳,速度想快也快不起来,那真心是需要一年一年踏实去种地。
也不是所有宗亲们都在搞神种推行的事儿。
宗亲那么多,大部分都去种地了,可守边的藩王也不能少,且他母亲还把军权拿回来了。
也 就是说能打仗的藩王如今就是带兵的将军元帅。
永乐帝至今都不敢想,这些既有封地又有兵权的藩王,为什么乐意把兵权交了?
这个疑问,在永乐帝十岁那年得到了答案。
永乐帝十岁这年,苏天凤轮回这个世界也十七年的时候,大明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朱祁钰和苏天凤带着吴太后、汪娘娘和所有儿女去江南巡视,回京的途中,朱祁钰落水了,然后一病不起。
也是这一年,神种基本全国耕地开种,百姓们也的确按照苏天凤和朱祁钰的设想,神种普及到的地方的百姓能吃饱肚子。
风调雨顺又没有战事十七年,还有高产粮种,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能起势一波了。
所以苏天凤又开始惦记倭寇家的银矿了。
倭寇这些年不断地想来大明沿海地区掠夺,结果都半道上船毁人亡,如今都不敢随便出海了。
大明的航海技术还是很强盛的。
苏天凤召沿海的藩王进京,又召集了满朝文武大臣,这回商议的事儿,是这一年大明第二大事儿。
大明要主动出兵征伐倭寇,顺带着沿路的小国家,能攻就攻下来吧。
这决定可彻底炸了锅了。
乾清宫正殿的龙凤椅抬到一侧去了,摆放龙凤椅的地方,放了一张舒适的软榻,朱祁钰躺着呢,时不时咳嗽一声,闭目养神,实则在听政。
苏天凤就坐软榻上,一侧的龙凤椅上坐着永乐帝。
永乐帝不是第一次见这一世的父母双圣临朝的场面,可以前双圣临朝,他父母跟朝臣之间可没什么争吵,向来是他母后把自己要施行的政令说清楚,朝臣们去做就好。
而且那些利于民生的各项安排,朝臣们就算想反对也没那个脸啊。
难道还要阻止皇帝皇后为百姓减负?
如今的大明也不需要给百姓加税。
真这么干了,那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见不得百姓过好日子,那是想被处理掉吗?
百姓可能不敢收拾他们,可苏天凤绝对不会怜惜他们的。
可这次大朝会的内容不一样,这次可是无缘无故出兵倭寇。
朝臣们这十七年来老实巴交的,一点儿自己的意见不敢有,神种的利益也摸不到一个铜板,整日拿着俸禄,和苏天凤两口子时不时给的赏赐混日子,跟以前那种跟皇权争利的日子比,差远了。
可今儿他们听到什么了?
大明如今民富国强的,泱泱大国,正是该给周边小国展现富饶和仁德的时候,天命娘娘居然要对外开战?
这不是搞笑吗?
以德服人才是正理。
如今的内阁大臣,杨世奇这样的老人都已经过世了,新上来的内阁大臣,也都是真正有能力且知道做实事的人。
这些人不只是苏天凤选出来的,也是朱祁钰选出来的合手好用的人才。
所以,内阁大臣们,还真没有反对意见,甚至还瞬间找到了开战理由。
【大明立国后,倭寇多有犯边掠夺之举,血债累累,沿海百姓苦不堪言,如果到了复仇的时刻,血债血偿,天经地义!】
结果就有铁头娃没睡醒,居然敢扑上来反驳?
真勇啊,天打雷劈十几年没看见了,就真能当不存在了?
内阁大臣们,拧眉撇嘴,一脸的地铁老爷爷看手机的表情看着扑出来跪在地上,激情叭叭的几位朝臣。
听听,说的都是什么狗屁话?
面对周边小国就该以德服人?
那倭寇以前,也没少从大唐得好处,可人家学会了那些技术,如今不拿来对抗后面的朝代了?
说白了,不还是弱肉强食,你要永远强,倭寇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