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墨问她:“钗儿,依你所见,皮手套做出来,会有人买吗?”
薛宝钗听他语气亲呢,羞答答瞧了他一眼,又瞥开目光,回话说:“皮手套比之布手套紧凑漂亮,又是稀罕物件,想来姑娘们也愿意为之摘下戒指等饰品,若与皮衣皮裤皮靴搭配穿戴,就更妙了。作出来必会供不应求。”
贾墨点点头:“钗儿见解非凡,必是如此。”
薛宝钗见他煞有其事的夸自己,心头一喜,随后横他一眼:“你这人,故意说些好听的哄人开心,这么浅显的事情,你怎会想不到?”
贾墨一览她俩的肩头,笑说:“有你们在我身边,我眼里只有你们,哪会想到那么多?”
薛宝钗见他如此抬爱自己,心中喜意更甚,哪怕身前身后都有提灯的丫鬟看着,她也浑没在意,任由他亲昵的揽着自己的肩膀。
黛玉这时想起妙玉来,偏过头来瞧着他:“表哥,今天商城开业,怎么不见妙玉师傅过来?她不在西郊么?”
贾墨说:“想来是因为她不喜欢人多,故而不来。且我今天又忙着招待宾客,否则倒是可以派人去请她。”
这些天他在京营用过午膳之后,偶尔会去妙玉那儿喝喝茶,约莫去了四四次,妙玉感激他救了师傅,每次都很热情,用最好的茶叶和最好的茶具招待他。这些事他也同黛玉聊到过,黛玉知道他们相熟,故而奇怪妙玉缘何没来。
贾墨又说:“你想见她,我明日派人请她过府,给老太太讲讲经、祈祈福,王夫人也嗜爱佛法,也可请过来旁听。她现在没什么进项,坐吃山空,我们请她来,正好给她一些布道银子,解了她的窘迫。”
黛玉点点头:“你吃她几次茶,是该还请人家了。老太太和二舅妈见了她,想来也会高兴。”
妙玉原本就是十二金钗之一,按原来的轨迹,因邢岫烟的关系来过荣府,被王夫人看中了她的佛法修为,经常邀她过府布道,大观园修成以后,她又搬进大观园庵堂里,与黛玉她们一起琴祺书画,过了几年安逸快乐的悠闲日子。
只是他的到来,导致很多事情发生了偏差,例如贾赦被提前问罪,秦可卿还好端端的活着,宁府不肖子孙回归金陵,元春暂时无缘贵妃之位,大观园更是无从提起。
况且宁府已被皇家收走并贴上封条,即使他们今后再想建园子,也没那么大的地盘儿了。大观园有用到荣宁二府的地盘,用得最多的却是宁府会芳园。会芳园是一个大花园,占地面积极广,在他们这个遍地勋贵的地段儿,有钱都买不到的。
宝钗听他们说完话,这才开口询问:“这位妙玉师傅是什么人?”
贾墨解释:“妙玉也只比你大一岁,和黛玉是同乡,本是官宦之后,四岁在姑苏寺院出家,父母没过几年也亡故了,虽给她留了一些银钱,但也不算多,今年她在姑苏为权贵所不容,被师傅引领着来到京都,避居在西郊牟尼庵,想来一路上花费了不少银子,除了收藏的上好茶具舍不得变卖,其他财物怕已所剩无几。”
薛宝钗了然:“原来如此,难怪你们都照拂她。”
黛玉笑说:“还有一个渊源呢,璟瑜的表妹邢岫烟与她作了十年邻居,得她启蒙识字,算是她的半个徒弟。”
薛宝钗一笑:“这么说来,她果然与府上渊源颇深,合该派人驾车请她过府,等她明日来了,我也要见一见她。”
四人说着话,一路来到黛玉院里。
来到屋里,贾墨亲自帮黛玉取下披风,交在紫鹃手里,对紫鹃一笑:“紫鹃,你今儿立了大功,也让我见识了你的勇气。你站出来说话时,老太太都吃了一惊,连我都很意外。”
紫鹃福了一礼,嘻嘻一笑:“谢四爷夸奖。”
贾墨说:“立功就有赏,商城那边若有看上的东西,不管多少钱,直接让晴雯带着你去拿。”
紫鹃红着脸嗯了一声。
黛玉掩嘴笑了一下,两手往他肩上一放,推着他往外走:“你快送宝姐姐回去吧。”
贾墨走到门口站定,回身说:“今后不许在门外久站.….寓意不好。”
黛玉心中一暖,轻轻嗯了一声。
贾墨与宝钗走远之后,黛玉瞧着紫鹃,责怪她:“你怎么什么都跟四爷说?你跟谁学的传话?”
紫鹃嘀咕道:“我没和四爷传话,我是跟睛雯和香菱说的。”
黛玉失笑,又摆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那有什么区别?以后不许传话。”
紫鹃说:“谁叫你多思多愁呢?四爷福大命大,你偏要担心他的安危,站在门外傻傻的望着,天气又冷,你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