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红楼:文曲下凡,开局李元霸之力 > 第61章 以钱换工

第61章 以钱换工

很多满腹经论、胡子一大把的高级文官,见了袭爵的无知少年郎,还要弯腰作揖,主动给少年郎见礼,这才叫真的受不了,所以大部分文官从心底里敌视勋二代、勋四代,就算没有借口,他们也会寻找借口针对他们,有了借口,就更加的不肯放过了。

当下,除了死忠于太上皇的文官之外,那些品级太低,暂时还没有资格站队的文官也都跳出来附议,要斗一斗少年得志的勋贵贾墨。

八贤王一系的文武官员,在之前的大朝会上,一直针对冯敬骁,现在冯敬骁已经不需要再斗了,他们也都跃跃一试,想跳出来斗一斗贾墨,可是他们也知道八贤王有意招揽贾墨,一时之间有些迟疑,一个个都看向八贤王,见八贤王摇了摇头,这才作罢,暗想将来等八贤王上位之后,再斗他也不迟。

这时太上皇一系的官员,心中叫苦不跌,暗想贾璟瑜上位不久,又在京营里忙着与冯敬骁对赌的事,根本没机会与他私下接触,到现在都还没互通底细,此时就算想帮他,也不敢随便开口,免得越帮越忙。

他们这一系的官员,主要集中在兵部与礼部。

兵部大员,都是太上皇昔日的心腹,很多老臣还跟随太上皇出过征,只要太上皇健在一日,他们就只听太上皇的,他们一直等着太上皇召见他们,让他们效忠皇帝或者效忠哪位王爷,可惜苦等了两年多,还没等到结果。

礼部大员,一向极重视礼仪和规矩,只支持正统,当年太上皇病重垂危,正和帝有逼宫夺权,得位不正的嫌疑,故而他们大多不肯效忠正和帝,又没有反对正和帝的证据,除非得到太上皇的圣旨…….

除了这两部之外,吏部大部分官员隶属正和帝一系,由禁军统领沈东来担任吏部尚书,两年多以来,基本上已剔除八贤王的人。

吏部因为掌管着各部官员的升迁、降级、罢免的大权,若在大一统时期,必定是六部之首,吏部尚书虽然和其他尚书一样是正二品,地位却比其他尚书高出半截,正和帝上位之初,就直接强硬的拿下了吏部,且沈东来掌握禁军,又是前朝国舅,当朝国丈,一般人也没办法直接反对他。

户部尚书江子诚,则是正和帝登基之后主动宣誓效忠,被正和帝引为亲信。

剩下的工部和刑部,被八贤王掌控的牢牢的,丝毫不肯让吏部安放“正和系’钉子进来。至于外教部,说起来是部,其实权柄极小,是正和帝拿下吏部时,为了避免八贤王立刻作乱,才给了他一个外教部尚书的职位,用于安抚他。

另有还有一部分文官闭口不言,他们视内阁四位大学士为首领,素来以天下为己任,不在乎由哪位皇室成员当皇帝,不效忠于固定的某一个人,只忠于心中的信念,不管别人是什么派系,只要此人提出的方略对国家有利就赞同该方略,不管对方是谁的人,只要他的品行和才能值得信赖就支持由他担任要职,被朝野有识之士视为“清流”……...

此时高坐在龙椅之上的正和帝,将一众大小臣工的反应瞧在眼中,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暗自得意:老八啊老八,你自以为可以收拢贾墨之心,与朕打擂台,可你不知道的是,贾墨对朕至少也有四四分忠心,怎会与朕为敌?你更不知道的是,你身边的亲信,已有两个私下效忠于朕,再加上父皇也是极力支持朕的,只等确定京营节度使人选,父皇就会召集兵部和礼部的官员,让他们效忠于朕.…….

想到这里,他又有些不自信了,暗道父皇真的对自己毫无戒心了吗?他真的会召集所有心腹,让他们从此效忠于朕?父皇如此英明,会不会瞧出朕曾经对他动过大逆不道的念头?

当年他病重垂危的时候,朕也曾想过动手脚.…….后来念及他的旧部以及老八他们掌握的权势,一旦事情漏了痕迹,天下之大,再也容不下朕的一根手指头,且他当时已奄奄一息,何必多此一举?所以朕嘱咐幼珊尽力照料父皇,谁知幼珊当真心无杂念,全心全意的照料之下,父皇竟然起死回生..….这两年来,朕一直表现的极其孝顺,甚至极力改善父子关系,就是因为愧疚于当时大逆不道的想法,父皇如此英明,会不会瞧出朕的愧疚,进而推断出朕曾经的恶念?

倘若父皇当时真的病逝了,现在又是什么结果呢?会否一如自己预料的那样?

在西北统领大军的十六弟,一向敬爱父皇,得知父皇病逝的消息,会不会不顾一切的抛下大军回来奔丧?若他真的回来了,也就成了瓮中之鳖,不足为惧。届时老八也要进宫哭灵的,朕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全部圈禁起来,只要当时没人带头造反,就算度过最大的难关了,事后再分化一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